为了实现这个光伏产业的神话,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汉能控股)对资金的渴求,可以说是到达了一种忘我的状态,除了银行机构的巨额授信,银行定向债务融资工具,以及报道中所涉及在与地方国资平台公司间的借贷,甚至连P2P平台也成为其融资渠道。
2009年以来,凭借四处开花的太阳能项目,借助银行、信托、民间借贷等多种途径,汉能控股近年来从外界获得了巨额融资。
不过,与汉能控股不断加码光伏项目投资的高调相比,记者通过实地走访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生产基地却发现,多数项目进展缓慢,有的项目投建计划无法按时实现,甚至停工等待,投产更是遥遥无期。在某些基地,有当地政府官员甚至称,项目一直没有正常过。
一方面不断加码融资,另一方面光伏建设、产能释放进展迟缓,项目资本投入并不顺畅,不得不让外界产生要么汉能系资金链已经绷紧,要么巨额资金另有去处的疑惑。实际情况是什么样的?本报记者通过对已有公开信息的梳理和实地调查,尝试着一一解开汉能帝国的资金链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