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行业排放限值大幅收严 火电企业排放能否实现达标?

2015-4-19 13:03 来源: 中国环境报 |作者: 刘秀凤

据了解,2012年1月1日起,《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正式开始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限值被大幅加严。早在出台之前,这一标准就在行业内引起了轩然大波,还被冠以“世界上最严格排放标准”的称号。那么,火电企业怎样才能达到新标准要求?我国环保企业能否满足新标准对新技术的需求?

“实施新的排放标准,必须有成熟的治理技术给予支撑。我们在标准制定中也进行了全面调研,标准中的每一个控制限值均有对应的成熟、可靠的控制技术。”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副司长王开宇表示。

新标准区分现有和新建火电建设项目,分别规定了对应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主要污染物排放限值被大幅加严。对于一些重点地区还规定了更严格的特别排放限值。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圣告诉记者,在美国,新建燃煤电厂氮氧化物排放控制要求为0.45g/kWh,扩建机组控制要求为135mg/Nm3,改建机组控制要求为185mg/Nm3;欧洲燃煤电厂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标准为200~400mg/Nm3。所以,单从排放标准而言,我国新标准中燃煤电厂氮氧化物确实是当今世界最严的。

据介绍,这些限值在确定过程中,与发达国家火电排放标准进行了比较,同时也参考了奥运期间北京市燃煤锅炉的排放标准。他说:“新标准出台以来,电力行业的反对声很多。但现在,电厂已经基本认可了这个标准。而且,标准的出台也是科学的。”

“由于脱硫设施的大力建设和稳定运行,电力行业在‘十一五’期间为二氧化硫减排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电力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仍占所有行业排放量的50%以上,氮氧化物、烟尘排放量分别占工业排放量的65.1%和36.2%。按照目前的火电发展趋势和排放控制水平,今后我国火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仍将增加,电力行业仍需为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做出更大贡献。”王开宇在发言中表示。

然而,标准加严必然要求火电企业进一步增加环保投资,这对于本就缺钱的火电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根据测算,到2015年,需要进行脱硝改造的现有机组和新增机组容量约为8.17亿千瓦,估计需投资1950亿元,年运行费用约612亿元;除尘和脱硫设施的改造和新建投资费用约需650亿元。

“火电行业在增加环保投入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污染减排和环境效益,总体上达标成本在合理水平。”王开宇表示,新标准的制订综合考虑了环境质量要求、环境污染现状与行业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主要目的是引导企业充分运用可行的清洁生产、污染治理技术,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目前,燃煤电厂除尘方式主要有电除尘、袋式除尘和电袋除尘。王圣告诉记者,电厂除尘方式的选择取决于煤质、灰分和排放要求,也取决于后续的脱硫方式,实际就是对湿法脱硫洗涤除尘效果的确认。“现在一直认可的是湿法脱硫除尘效率为50%,随着新标准对二氧化硫排放浓度要求的进一步严格,湿法脱硫的脱硫效率也要进一步提高,这样湿法脱硫对尘的洗涤效果会更好。

据了解,新标准实施后,燃煤锅炉二氧化硫排放浓度从400~1200mg/Nm3调整为100~200mg/Nm3,重点地区要执行50mg/Nm3的特别排放限值。目前,为满足新标准要求,很多电厂的脱硫设施都面临改造问题,甚至部分地区电厂的脱硫效率要达到97%。

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发布,在中国环境保护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开始从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管理阶段向环境质量管理阶段、从控制局地污染向区域联防联控、从控制一次污染物向控制二次污染物、从单独控制个别污染物向多污染物协同控制转变。

在这个大背景下,火电厂可谓先行一步,未来我们还将对机动车、工业锅炉、钢铁水泥石化等其他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修订,大幅收严排放限值。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