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资金缺口加大 中国国内财政投入倾斜 市场涌现出活跃的金融创新

2015-4-14 23:26 来源: 新华网

2014气候融资报告


目前中国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目标的绿色融资模式,主要以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为主,包括政策资本和社会资本相结合(PPP)等的多种融资模式已被广泛运用,众筹、融资租赁等创新融资模式也开始运用在新能源领域。各种活跃的创新,正在这一领域涌现。

近年来,中国商业银行大力推进了在绿色信贷领域的业务。2013 年,主要银行机构绿色信贷总额为5.72 万亿元,占全年总贷款余额(71.9 万亿元)的7.96%;2014 年上半年,主要银行机构绿色信贷总额为5.20 万亿元,占总贷款余额(77.6 万亿元)的6.70% 。

在中国的金融体系中,绿色信贷是最主要的融资模式,而绿色债券是最有潜力的融资模式。2014 年新发行各类债券12.28 万亿元,较2013 年增加3.57 万亿元。债券市场存量债券占GDP比重达到57.3%,相比全球的债券规模占GDP 比重为138%的平均比例,我国债券市场仍大有潜力。

我国目前仍没有权威的绿色债券数据统计,专门的绿色债券或气候债券也较为稀少。2014 年5 月8 日,中广核风电有限公司附加碳收益中期票据发行,这是国内第一单“碳债券”。 此外,兴业银行拟发行400 亿规模的绿色金融债券,所融资金专门用于发放对绿色环保企业的贷款,该方案正在审批过程中。

此外,股权融资模式开始在中国起步发展。截至2014 年8 月,A 股市场共有147 家绿色产业上市公司,其中在沪市主板上市的绿色产业公司共有40 家,占比27%,其余107 家公司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自 2009 年起,国内专门投资低碳项目的基金公司也越来越多。自我国碳市场 2013 年启动以来,深圳和湖北分别设立了嘉碳开元基金和诺安基金,前者交易标的为碳配额ccer,诺安基金则主要用于湖北碳市场的碳配额买卖。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