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国碳市场国际竞争力 抢占碳定价话语权

2015-4-2 11:19 来源: 易碳家-中国碳交易网 |作者: 郑爽

中国成为CDM最大供应国


据易碳家了解到,我国的能源结构主要以煤炭为主、能源利用效率低,同时基础设施和外商投资环境良好,毫无悬念地成为CDM最大供应国。截至2008年4月,中国已国际注册项目198个,产生的减排量约1亿tCO2,/a,占全球的51%左右。据世行预测,2008~2012年期间,中国每年的碳交易量将超过2亿tCO2。减排潜力巨大等各方面优势,使国际资金对中国碳市场表现出极大热情。国内经营风电、水电的电力公司、进行余热回收的钢铁公司和水泥厂,以及生产氟利昂替代物的化工企业等成为西方买家追逐、争夺的对象。但中国企业参与CDM的模式过于单一,基本是通过双边/中介途径或招标与出价高的买家签订CER远期交付合同,买家承担CDM前期开发费用。合同价格多为8—10欧元/CER,高于10欧元项目很少。除了项目主体企业,还有活跃的中介开发机构。他们为中方业主与国外买方之间牵线搭桥,交易成功和CER签发后向双方收取佣金。

例如,中国某企业HFC一23减排项目,几年前签约CER价格只有5~6欧元。项目运行后,2008年签发CER交付买方。此时,欧洲市场现货CER价格高达15~17欧元。对中国企业产生了约10欧元/tCO2,的机会成本,远远大于收益,从经济学角度是亏本买卖。这种情况在中国普遍存在,只是机会成本的多少问题。但中国业主通常将出售减排量看作是锦上添花,缺乏风险意识和对国际市场的了解,只要有买家出价合适就卖出,没有对CER价格波动进行风险管理和控制。

最新评论

引用 123_qqapp 2015-4-3 23:28
好好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