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绿电交易向多年期延伸 高质量服务能源绿色转型

2024-12-24 13:24 来源: 新华财经 |作者: 刘敦楠

《合同参考模板》围绕市场关心的量价形成、履约保证、偏差调整等关键问题,在与我国当前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有效衔接的基础上,给出标准化的指引和参考,有效填补了当前我国多年期购电协议在交易机制和合同范本方面的空白。

新华财经北京12月24日电  近年来,多年期购电协议在全球范围内已成为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工具。据统计,2023年全球披露的多年期购电协议签约量再创新高,涉及新能源装机达到4600万千瓦,较2015年增长近10倍。多年期购电协议已成为欧美地区促进新能源投资建设和实现企业绿色电力消费的主要手段。一方面,多年期购电协议以3年及以上的合约期限,为新能源项目提供了长期的价格稳定性,降低了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提高了项目投资积极性。另一方面,多年期购电协议在碳排放核查、绿色消费认定等方面获得广泛认可,据悉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已在碳排放核查中认可签订多年期绿电购买协议带来的零碳排属性。国际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通过签订多年期购电协议稳定绿电供给,并以更加绿色环保的企业形象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我国在多年期绿电交易方面的探索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在已出台的多项政策中,鼓励新能源企业与电力用户签订多年期绿电交易双边合同。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中国长江三峡集团、中广核集团等发电企业与巴斯夫、科思创等企业签订了10年甚至更长周期的绿电购买协议,取得积极成效。由此可见,多年期购电协议在我国的应用正在从试点阶段向规模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日前,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制定了《多年期省间/省内绿色电力双边协商交易协议参考模板》(下称《合同参考模板》)。《合同参考模板》围绕市场关心的量价形成、履约保证、偏差调整等关键问题,在与我国当前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有效衔接的基础上,给出标准化的指引和参考,有效填补了当前我国多年期购电协议在交易机制和合同范本方面的空白。

多年期绿电交易意义重大

一是锁定长期价格,引导资本投资。多年期购电协议立足中长期时间维度,由电力用户与新能源企业自主协商确定相对固定的收购价格,为新能源企业提供了稳定的收益预期,增强企业投资意愿,促进新能源发展与消纳。

二是促进绿电消费国际互认与规则统一。多年期绿电交易机制与国际通行做法相近,有利于推动中国绿电市场国际互认,促进绿色电力发挥碳减排价值,鼓励跨国公司、外向型企业、行业龙头企业购买绿证、使用绿电,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强化高耗能企业绿电消费责任。

三是协调绿电供需时空不匹配矛盾,促进更大范围新能源消纳。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尤其是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绿电消费需求增长迅速,而三北地区新能源装机充裕、消纳压力较大。通过多年期跨省跨区绿电协议,可稳定未来供需预期,促进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

《合同参考模板》亮点突出

一是市场适应性强,充分融入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

从与两级市场衔接的角度来看,《合同参考模板》设计了省间市场和省内市场两个版本。省间市场多年期绿电双边合同优先落实国家优先发电计划,作为省内市场优化出清的边界。省内市场鼓励签订多年期绿电双边合同,非现货运行地区物理执行,现货市场运行地区按照各省相关规则执行。

从与现有中长期市场衔接的角度来看,《合同参考模板》及配套规则要求经营主体约定符合中长期市场执行、结算要求的分时电量、分时电价和环境价值等,还特别提出,省间多年绿电双边合同的送受电方向,应与国家明确的省间通道送电方向一致;要求合同须通过电力交易平台履行应有的交易程序,经营主体将多年期合同信息一次性提交电力交易机构,形成预成交结果。明确电力交易机构按年、月等周期依序将预成交结果发至电力调度机构进行安全校核,经安全校核后的电量作为合同执行依据。上述措施保障了多年期绿电双边协商交易与我国现有电力市场体系的高效衔接,化解了早期场外协议无法完全融入电力市场的问题,有效保证了经营主体之间长周期绿电交易合同的执行。

二是量价形成灵活,有效应对长期价格波动。

在过去数年间,煤电价格的上涨、新能源成本的快速下降以及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导致经营主体对签订多年期绿色电力交易的价格风险存在较大顾虑。为解决上述问题,《合同参考模板》着重对绿电合同的电量分解和电价灵活浮动机制进行了设计。

在电量分解方面,《合同参考模板》赋予市场主体以充分的自主权,允许其选择仅确定年度电量、约定带曲线或约定分时电量三种方式之一,以实现协议电量在不同精细度上的分解。在电价方面,《合同参考模板》对电能量价格与绿色环境价值分别约定,在此基础上,两者均能以一口价、分时段(或分期)固定价格以及分时段(或分期)浮动价格三种方式灵活约定价格。特别是浮动价格的设定,交易双方可自由商定浮动基准、浮动比例乃至浮动上下限区间,彰显了双方在长期预期不确定性条件下共担风险的原则,确保了价格的动态平衡与合同的长期可持续性。

三是重视履约管理,充分考虑风险解决机制。

在签订《合同参考模板》时,需清晰界定从售电公司至终端用户的履约责任,确保合同执行的每一步均可追溯,以保障绿色价值流转的透明度与可追溯性。此外,《合同参考模板》通过六个章节的详尽规定,针对协议变更、违约补偿及合约解除等多种情境,明确了相应的处理机制。交易各方可依据自身对协议的预期及承受能力,灵活约定违约金比例及不计入违约情形的豁免范围,从而在制度设计上既能有效遏制违约行为,又能兼顾违约方的实际情况,防止过高的违约金阻碍合同的顺利达成和履约。

随着《合同参考模板》的发布,多年期绿电交易有望进一步激发电力市场改革潜力,化解我国绿色电力供需时空错配问题,助力电力用户实现低碳转型,有效应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挑战,为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