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转变发展方式为目标督促大型银行提高资本管理水平
过去30多年,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银行业也经历了快速扩张的阶段,特别是2003-2013年银行业资产规模年均增速超过18%。随着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调整为中高速增长,银行业发展速度也已进入了“换档期”。因此,在新常态中谋发展,绝不能继续采取“拼规模、比速度”大干快上的发展模式,而是要顺应全面深化金融改革的大势,向科学化、精细化的发展模式转变。
目前,五家大型银行均已开始实施资本管理高级方法,这对于推动经营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具有积极作用。大型银行要以此为契机,使用更为量化、精细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强化资产扩张的约束机制,转变以“规模和速度”为主导的发展模式,走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的发展道路。
一是要转变业务发展理念。要从过度追求业务增长逐步走向风险、收益、资本的有效平衡,从资本消耗型业务向资本节约型业务转型。一方面,要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和组织架构,逐步将违约概率、预期损失、经济资本等现代风险管理技术纳入日常经营管理之中,为业务经营和管理提供更有效的决策支持。另一方面,要主动选择低风险权重、低资本消耗业务,同时充分运用资产证券化、资产转让等手段,通过提高资产周转率、提高资金“流速”实现存量资产轻型化。
二是要强化资本约束机制。要将资本管理与风险计量紧密结合,将资本占用纳入绩效考核,切实发挥资本的约束作用。一方面,要由“干了再算”向“算了再干”转变,将风险计量结果逐步运用于信贷
政策、授信审批、风险定价等领域,将资本约束贯穿于整个管理流程,实现资本管理与信贷管理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要以资本约束和风险调整后的利润回报作为经营管理的核心要求,将资本占用纳入对业务条线、分支机构的考核,选择好客户、好业务,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充分发挥“风险管理创造价值”的作用。
三是要创新资本补充方式。资本补充应注重“内外结合”,但在当前存贷利差收窄、利润增速降低的情况下,利用内源性资本积累并不乐观。因此,大型银行要积极探索通过发行优先股、创新资本工具或开拓境外发行
市场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本。要注意正确把握法律
法规和监管机制发展方向,前瞻性地设计资本创新工具,避免由于资本工具创新而引起的银行经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