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高资产质量为目标督促大型银行做好信用风险管控
进入新常态并不会一帆风顺,难免会出现阵痛,暴露一些
问题、矛盾和风险。特别是部分企业对经济高速增长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当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时,企业经营短期内会更加困难,经济矛盾和风险会有所增加。经济趋缓可能会导致银行风险暴露和不良资产增加,这是经济周期规律所决定的。但要看到,处于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发展正在迈上一个新台阶,中国经济的强韧性和不断出现的新增长点是防范风险的最有力支撑。因此,面临新的形势,大型银行必须保持定力、坚定信心,敢于担当。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准确研判、把握风险特征和规律,优化增量、盘活存量,做到进得科学合理、退得审慎稳妥,充分掌握信用风险管控的主动权。
一是要在发展中控制不良。要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发展放在重中之重,继续大力支持实体经济。一方面,要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体制和授信审批机制,切实做好贷款“三查”,同时严格落实风险管理责任制,严肃处理违规违纪问题。另一方面,要抓住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推动信贷结构调整,同时以信贷结构调整支持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达到经济与金融互动、客户与银行双赢的目的。
二是要在盘活中降低不良。对于已经出现风险苗头的企业,不宜简单地压贷、抽贷、断贷,而是要摸清家底、精准发力、因企施策。通过细致调查,全面掌握企业的还贷意愿和还贷能力,彻底弄清信贷资产的真实状况。对于出现短期性经营困难、但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采取收回再贷、展期续贷、并购重组等多种方式,帮助企业化解风险、渡过难关。
三是要在处置中消化不良。要充分用好国家呆账核销
政策、自主核销权,加大不良贷款核销力度,适当扩大贷款重组减免范围。扎实推进不良贷款批量转让,同时积极探索多渠道、
市场化的不良贷款处置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