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我国低碳金融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2015-3-24 10:37 来源: 易碳家-中国碳交易网

2l世纪,低碳金融在我同出现并已经开始发展。虽然低碳金融还只停留在低碳产业直接融资、绿色信贷以及碳减排交易等方面的发展,但是可以证实我国政府、金融机构及一些大中型企业已经意识到低碳金融实施的必要性,并已经开始行动。

国内的商业银行已经开始在低碳金融方面发展,但是目前主要以间接金融方式为主。常用的手段有两种:一是对现行的授信结构进行调整,对节能减排企业和项目进行支持。将信贷的额度向节能减排、污染处理等领域倾斜,对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和项目进行适当的控制。兴业银行在2008年6月前融资金高达21.53亿元,支持的节能减排企业和项目已达到69个。一是通过国际合作实现低碳金融。

金融机构动力不足。在我国乃至于世界范同内,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依然处于初级阶段,该行业的技术和标准都有待于进一步发展,需要长期的、持续不断的投人大量的资金,而资金的投入与产出的比例还难以确定。由此导致金融机构的投资和信贷均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加之低碳金融的历史较短,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参考,致使国内的金融机构,甚至连商业银行对低碳金融体系的认识也存在误区,这些金融机构没有专业性的人才,因而对低碳金融的交易规则、业务发展以及风险管理等均缺乏认识,故而在这方面的投资存在疑虑,甚至放弃投资。

低碳产业属于新兴产业,其价格机制无法解决低碳经济外部性的问题,导致了其对市场的掌控度相对较低。由于低碳产业多以环保、污染治理和新能源的开发等为发展方向,产业的发展受自然条件和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较为严重。同时又缺乏金融机构的担保、风险补偿以及国家税收减免政策的扶持,这些原因综合导致低碳企业在自身收益和社会效益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进而导致企业融资风险性的增加。我国现阶段的金融监管及金融机构均没有能力对企业和环境带来的社会成本进行分担。金融机构在看重对企业贷款的收益性、安全性及流动性的同时忽略了低碳企业的社会效用。因而导致低碳产业及低碳项目的运行存在不利的融资环境,导致该产业发展缓慢。

相关市场管理不完善。低碳金融体系的构建需要市场管理制度的帮扶,但是在低碳企业的审批和开发需要很长的时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涉及的风险较多,必须由专业的机构进行执行和开发。目前国内缺乏中介机构,国内也没有专业的技术咨询体系来支持金融机构,对投资进行评估、分析和交易风险的防范等。

较大地政策风险。低碳金融体系的构建,存在着市场交易的主体无法控制和预期的政策风险。世界各国对《京都议定书》中的部分规定依然存在着争议。目前各国实施的制度也是各自为政,没有一致的标准。低碳金融体系的运作程序也缺乏稳定性,以上所述是国际碳金融市场发展的主要障碍。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