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冀跨区域碳交易一月仅一单 业内建议制定倾斜政策激发市场积极性

2015-1-16 10:50 来源: 北京商报 |作者: 蒋梦惟/文 宋媛媛/制图

日前,北京河北领先全国开展的跨区域碳交易已满一月。与当初北京碳交易满月不同,本次跨区域碳交易似乎进行得非常“低调”。近日,北京商报记者从北京市发改委获悉,目前两地跨区域碳交易很多工作还处于筹备阶段,除去年底北京和河北承德两地之间已完成了首笔林业碳汇项目交易外并无其他交易进展。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两地试行的跨区域碳交易之所以进展缓慢,源于河北始终将参与碳交易视为单方面要增加成本投入的行为,看不到碳汇未来的价值和可持有性,因此应该在区域设计中倾斜于河北的配额总量,使其通过减排变成区域碳交易的“供给方”,从减排中获利。

首笔交易试水跨区域市场

在北京成为全国碳交易试点城市后不久,发展不仅限于城市内、跨区域的碳交易市场的想法就已经开始酝酿。去年7月,北京公布了《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首次明确北京将适时开展跨区域碳交易,这也被业内视为北京将正式启动跨区域碳交易进程的标志。

实际上,自从近两年碳交易的概念在我国逐渐火爆起来后,建立区域甚至全国性的碳交易市场的呼声也越来越大。去年年中,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副司长孙翠华曾向北京商报记者明确表示,我国未来计划用约三年的时间建立起全国碳交易市场,今后我国或将不再增加碳交易试点城市,而将以现有7个试点城市市场为基础直接扩展至建立全国范围内的市场。在业内看来,这传达出国家下一阶段将着重培育涵盖多个城市的“大碳交易市场”的信号,其中,京津冀很可能是率先成形的范本。

但直到近半年后的去年12月,北京与河北省承德市的跨区域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才姗姗来迟,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跨区域交易试点建设。河北省发改委副主任宋立民表示,偏重的产业结构导致河北能源消费巨大,温室气体排放也居高不下,将河北省排除在京津碳交易体系之外,难以有效发挥碳交易遏制碳排放量增长作用。宋立民认为,碳排放市场的日益扩大,不仅会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突破口,也将成为三地生态环境共建共享的新动力。

北京商报记者从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处获悉,预计在春节前后,承德6家先期履约的企业将上报碳排放数据,今年交易试点将正式启动,6家企业也将于6月15日开始履约。而去年底两地试行的首笔交易属于林业碳汇交易,此前,承德市丰宁千松坝林场碳汇造林一期项目在环交所上线,预签发量为96342吨二氧化碳当量,上线没过多久,眉州东坡餐饮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就买了其中的1550吨,每吨价格为38元。最终,双方成交量为3450吨,成交额达13.1万元,成交单价比眉州东坡上个履约期时交易价格低19元/吨。

123下一页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