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版碳关税,脚步临近?

2023-6-30 10:36 来源: 中国环境 |作者: 张倩

2022年6月,美国参议员Sheldon Whitehouse联合两位参议员Chris Coons、Brian Schatz和Martin Heinrich在国会上提出了一项基于窄幅边界调整的碳税立法,换言之,就是美国版的碳关税,这一法案名为《清洁竞争法案(Clean Competition Act,简称CCA)》。

时隔一年,在今年6月,美国九名参议员联署Prove IT 法案,要求能源部就法案所涵盖的产品收集美国及其他主要经济体的平均排放强度数据,并建立公开在线数据库。

如果这部联署法案通过,那么美国将完成启动碳关税最为关键的一步。业内专家认为不同国别、地区之间建立与国内碳市场基本衔接的碳关税,也许会成为未来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

新型的全球性绿色贸易壁垒正在形成。近日,记者就美版碳关税相关问题采访了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孙永平。

没有碳市场基础,引入“碳排放强度”概念

记者梳理发现,CCA对如何征收碳关税做出了详细规定,并称之为碳强度费(Carbon Intensity Charge),并将碳排放强度划分为四个级别:第三国整体经济的碳排放强度(general economy level)、行业平均碳排放强度 (industry level)、企业碳排放强度 (entity level)和设施碳排放强度 (facility level)。

孙永平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国际环境不断发生变化,美国萌生了在国际上推出气候驱动的贸易议程(climate-driven trade agenda)的想法雏形,但事实上美国既没有全国性碳市场,也无法实施全国性碳税,相较欧盟,始终缺乏一些底气和说服力。在这个背景下,Prove IT 法案和‘碳排放强度’这个概念就成为有望托住美国气候贸易政策的重要底座,为美国施行碳关税推行其国际气候贸易政策、抢占国际气候贸易制高点打开局面。”

对此,部分业内专家表示认同。美国碳关税中的“碳排放强度”包含上游生产的碳排放,是一个供应链排放的概念。有专家认为,美国开始强调供应链溯源,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信号,这与其重塑全球制造供应链的政治意图是吻合的。“如何计算商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本身就是一个技术难题,因为不同国家的核算标准是不一样的,同时不同国家的数据基础也是不一样的。很多标准和数据基础取决于整体国家的核算能力,并非企业单独可以决定的。很多国家既没能力也没资金建立和EU ETS的碳核查(MRV)水平相当的核算体系,也无法保障其透明度和可靠性。”孙永平说。

拜登政府之前,美国对于应对气候变化态度消极,迄今仍未形成统一的碳市场。当前,美国仅形成了两个地方性碳交易市场,分别是加州交易体系和包含东北部11州的RGGI市场,但两个市场在覆盖行业、价格水平方面均不统一。

“一些国家出台的节能减排方面的法律法规,也会给企业带来额外的减排成本,形成间接的碳成本约束。当前,各国都在不同层次上实行各式各样的间接碳成本约束政策。比如,碳市场是一种显性的碳成本约束,以此作为依据征收碳关税,接受度尚可。但对于一些没有碳市场的国家,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只能以间接或者说隐性碳成本约束政策作为依据,缺乏公允的碳关税税率,会带来更多的贸易纠纷。加之,由于全球价值链中追踪碳排放的复杂性,对国内和进口的消费产品的碳含量征税将无法充分解决碳泄漏的风险,可能给消费者带来沉重负担,进一步推高物价水平。”孙永平说。

美欧两版碳关税实操不同,美版重在“保护”

欧盟在2005年启动碳市场,在平稳运行十几年后,为了提高气候雄心推出Fit-for-55和改革碳市场,同时以避免“碳泄漏”的名义祭出气候贸易大招: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让多国投来关注目光。

但美国在CCA的设计上的基本逻辑是,以美国产品的平均碳含量为基准线,对碳含量超过基准线的进口产品和本土产品均征收碳费。

法案中这样写到,“从2024年开始,不论是美国产品还是进口产品,如果其碳含量低于基准线(即美国同类产品的平均水平),则无需缴纳碳费。反之,如果碳含量超过基准线,则对超出部分征收55美元/吨的碳税。这个碳税标准每年上浮5%。”

目前,在CCA下,碳税的征收对象是一些能源密集型的初级产品,包括化石燃料、精炼石油产品、石化产品、化肥、氢气、己二酸、水泥钢铁、铝、玻璃、纸浆、纸张和乙醇。

“从以上看来,为了考虑征收碳费后其国内的声量,碳关税覆盖的范围仍能体现美国在相关领域的竞争优势。碳含量的基准线如何设定?这个均值从何而来?是否加入本土保护的考量?如果缺乏坚实的事实依据,那么眼下的机制很有可能会被滥用,也许到最后只沦为‘披着气候正义的外衣’,实则行‘贸易保护’之实。”孙永平说。

Prove IT法案的全称是——提供可靠的、客观的、可核证的排放强度与透明法案。同时,指定以能源部为首,定期报告美国及其他国家的主要产品的排放强度数据,并建立公开数据库。然而当前,美国并没有一个强制的、可靠的或者客观的分析自身碳强度的法律法规,也没有收集碳排放数据的配套政策。

目前看来,没有可靠的依据,这部号称可靠客观透明法案眼下急需解答的难题吗?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