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产业结构重型化对我国碳排放量的影响都有哪些

2014-11-24 09:54 来源: 易碳家期刊 |作者: 史常亮

一、引言

为了探索人类活动对全球碳循环的影响,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造成的碳排放成为目前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由于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产业结构来实现的,因此产业活动及其碳排放效应研究也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如Schipper利用因素分解方法对13个IEA国家的9个制造业部门的碳排放强度进行了分析;Chang等基于投入产出方法对台湾产业的碳排放及其结构分解进行了研究;Casler等采用模型方法对美国碳排放进行了结构分析研究,认为替代性能源的使用是造成碳排放下降的主要因素。在国内,王中英等研究指出,中国过分依赖投资的经济增长方式和以第二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是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谭丹等运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了我国工业行业碳排放量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发现产业产值与碳排放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胡初枝等分解了1990-2005年我国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和碳排放强度对碳排放的贡献,结果发现,由于不同产业之间碳排放差异性越来越大,产业结构调整对碳排放具有一定的减量效应,但抑制作用并不明显,产业结构仍有待优化。陈红敏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我国各产业部门最终消费和使用中的隐含碳排放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建筑业是隐含碳排放最高的部门,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生产过程隐含碳排放占部门总隐含碳排放的比重最高。杨玉含等对青海省2001-2008年能源消费的碳排放进行核算和对比.认为随着青海省产业结构变化,总的碳排放呈增加趋势,其中第一产业碳排放缓慢减少,第二、三产业碳排放明显增加,第二产业内部的工业碳排放量增加最为明显。赵荣钦等对我国不同产业空间的碳排放强度进行了估算,发现生活及工商业空间、交通产业空间的碳排放强度较高。刘红光等在对中国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CO2减排效果分析中,同样发现电力、热力、化工、采掘、金属冶炼以及非金属制品等重工业行业是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行业。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工业增加值的构成中,重工业的比例不断上升,经历了一个“产业结构重型化”的过程。2006年以来,重工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再创新高,上升到70%以上,至2008年,这一比例更是上升到71.33%。对于当前新一轮的重工业化趋势,最受冲击的莫过于能源消费量的大幅增加以及由此而带来的碳排放量的急速上升。为了从定量上测算这种冲击效应,特别是深入揭示我国产业结构重型化与碳排放之间的长期动态关系,本文通过运用时间序列动态均衡的分析方法,选取我国1978-2008年的重工业产值和碳排放共31组统计数据,在单位根检验、协整关系检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二者的误差修正模型,以期能够对上述问题有所解答。

123下一页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