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2016》五大看点

2016-8-10 13:00 来源: 中国城科会生态委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2016》五大看点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2016)以迈向深度城镇化和“一个尊重、五个统筹”为主题,与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2015)相比,更加突出新型城镇化的模式和特点,其创新和特色主要体现在:

看点一:深度城镇化探索

城市几乎是我们面临的所有社会和环境病症的根源,但也是解决问题的钥匙。“深度城镇化”,正是解决过去“广度城镇化”所带来问题的总抓手。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我们进行的是追求物质效益为主的城镇化,这种城镇化要转向人口的城镇化,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同时,这 30 多年,走的是一种“灰色”城镇化的道路,大部分工业企业都是先污染后治理,累积的结果使中国城市常受雾霾袭击。中国要从“灰色城镇化”转向“绿色城镇化”,就必须从速度、广度的城镇化转向深度城镇化,由此提出深度城镇化的命题。深度城镇化,属于城镇化策略创新,即从地方政府的视角来提政策建议。

看点二:优地指数城市及城市群评估

2016年以前的《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对生态建设进行分析时,所用维度均是城市层面,即通过分析每一个城市的生态建设投入力度与成效来反映生态建设的程度。但近几年来,由于区位因素的影响,各城市的发展侧重趋于不同,在生态宜居方面也受各自禀赋的影响,表现出一定区域内的城市具有相同或相似发展模式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对城市群进行整体分析,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加普遍的规律,便于更好地了解城市生态建设的发展情况。

看点三:2015-2016国内外低碳生态城市动态

宏观态势:贡献自主减排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低碳、生态、绿色发展是解决资源能源危机、缓解生态环境恶化、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已连续成为大多数欧美国家城市建设和城市更新的最重要的基本准则,并通过不同语汇演变为如新城市主义、景观都市主义、生态弹性城市、共生城市等理论体系指导城市规划建设。节能减排、生态低碳的发展模式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共识与主流趋势。

政策进展:推动低碳发展

美国、加拿大以及英国等欧美一些国家,都在低碳节能、人居环境方面制定政策法规,并在可再生能源,如风能、清洁能源方面的推广做出巨大贡献,同时积极开展智能城市应用、碳交易市场改革等措施,推动世界绿色、低碳发展。

实践动态:打造城市品牌

美国洛杉矶、纽约、澳洲阿德莱德以及欧洲很多城市,如挪威、法国、哥本哈根等,都已成功地开展了生态城市规划计划及专项的建设推进,在垃圾处理、绿色交通、可再生能源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并制定了在宏观城市尺度上建设可持续城市和零碳城市的计划,给中国生态低碳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看点四:低碳生态城市方法和技术

韧性城市:应对城市挑战与危机
规划融合:绿色基础设施规划与传统规划技术的对接
物质能量流动:寻求城市低碳生态化途径
可再生能源:光伏在农村的应用
公私合营模式(PPP):公共基础设施领域的PPP模式
智慧城市:全面感知、信息共享和智能解题
人文需求:城市社区绿色建筑规划需求评估
指标体系:评价城市低碳城市建设的程度
经济激励:传统与创新的激励思路

看点五:低碳生态城市实践案例

绿色生态城区规模化建设实践

报告重点介绍了绿色生态城(区)发展情况,并选取代表性案例,对其2015年度的重点建设实践内容进行介绍。还介绍了北京、天津、广东等七个试点省(市)从2013年以来的碳交易试点工作的进展情况,对各个试点省市的制度建设、参与主体、配额分配和交易情况进行了系统总结对比。

绿色生态城乡建设

重点梳理4个典型乡镇(村)的生态建设实践,探索村镇低碳生态规划模式。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在系统化、规模化发展的同时也陆续迈入中期考核验收阶段,报告重点对各地的实践建设经验进行介绍。此外,报告承接去年对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的生态建设工作情况的关注,重点总结上述地区已有城区的建设经验,详细介绍了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绿色生态示范区、金融街绿色生态示范区等通过对既有城区的开发整治与生态化改造提升等实现城区有机更新的生态实践。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