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天然气短缺电价飙升
亚洲暴发煤荒的同时,另一场能源危机正席卷整个欧洲。
受冠病大流行后经济复苏、极端天气、供应链中断以及地区和全球库存不足影响,欧洲消费者近几个月对天然气的需求激增。供给失衡的局面使能源价格一路飙升。
法国的天然气价格自5月以来呈直线上升趋势,10月的价格环比上涨超过10%。德国数十家天然气供应商也在秋季提高了价格,平均涨幅超过10%。
被视为欧洲基准的荷兰天然气交易中心的天然气价格也从今年1月初的每兆瓦时16欧元(约25新元)上涨到9月中旬的75欧元(约117新元),一年内上涨3.6倍。
在英国,继9月下旬各大城市加油站宣告燃油售罄后,当地的天然气供应也面临
难题。英国85%家庭都使用天然气取暖,如今库存告急无疑拉高家庭能源支出。
电力和天然气
市场的空前波动对英国能源供应商造成直接冲击,飙升价格挤压利润,迫使多家供应商被迫停业。自今年8月,英国已有八家能源供应商结束营业。
天然气价格飙涨波及全球,新加坡也开始感觉到能源危机的影响和电费猛涨的压力。本地有至少三家电力零售商在过去两周相继退场。
能源短缺影响电力价格只不过是冰山一角。这场危机已掀起不可避免的骨牌效应,影响制造业和大宗商品出口,使全球供应链出现危机。
中国是全球主要精炼金属最大供应国,占世界商品需求至少三分之一。为缓解电力需求,中国一些锌和铝冶炼厂已被迫减产,其价格已飙升至逾10年最高水平。
铝是人们生活中较广泛使用的金属之一,而产出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在全球能源危机中,铝产量大大减少无疑对制造业、食品业等多个领域造成空前冲击。
加拿大蒙特利尔银行资本市场大宗商品研究董事经理哈米尔顿说,电力供应紧张导致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铝供应连续削减”。他估计限产措施导致年产量减少多达300万公吨。
中国限电也使多领域制造业工厂停工减产。交货期延长,加上原本已经面临
运输线拥堵的航运业,今年年末假日的中国出口服装、玩具、电子科技产品等的交付料将进一步推迟。
工厂减产也导致原已吃紧的芯片供应持续短缺。科技巨头苹果公司已表示,将今年的iPhone13手机生产目标削减多达1000万台。
随着秋收季节的到来,能源短缺也使身为全球最大农业生产国的中国收获更具挑战。食材供应链所面临的风险也引发人们对食品价格大幅上涨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