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警示◎ 气候变化或致全球粮食危机

2021-8-18 14:59 来源: 生态经济杂志社 |作者: 张宁

气候变化改变粮食贸易格局


整体而言,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包括产量、营养成分的影响均是负面的,但世界上也有不少农民、企业或政府对于气候变化是持支持态度的。在气候变化的推动下,玉米种植的最北区域本来是美国北部,但如今加拿大靠近美国北部的这一区域也可以种植。研究者认为,如果地球的气温持续升高,玉米种植带还可以继续向北移动。加拿大靠近美国北部地区的农民因为种植玉米而收益增加了50%;美国中部地区因为气温升高,推动了玉米两季种植,农场主的收入也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加。实际上,对于当地农民而言,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气温升高不仅会增加寒带地区玉米种植面积,还会因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提升寒带地区玉米、小麦等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进而能够缩短这些地区作物的生长周期并提升单产面积。在气温升高的情况下,加拿大、俄罗斯极北地区可以从事农作物生产,对这些地区的农民而言,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是积极的。2019年,丹麦就在格陵兰岛获得了一块面积比本地还大的农业种植带,使得在格陵兰岛上从事农业种植成为可能。

但对于世界上的绝大部分国家而言,气候变化并非幸事,因此造成的粮食减产已经极为明显。南亚大陆上的印度、巴基斯坦因为气候变化使得稻米产量下降,难以维持其现有的稻米出口国地位。孟加拉国因海拔较低,水稻种植区域几乎全部位于海岸地带,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使得该国大量的农田被淹没,也加剧了农田的盐碱化程度。近几年来,孟加拉国持续的洪涝灾害,导致了该国水稻产量大大下降,饥饿与贫困成为该国独立几十年来未能解决的顽疾。印度的水稻主产区位于恒河流域,这一区域屡遭洪水侵袭,使得印度水稻产量也是连年下降。北非、中东诸国因为海平面的上升,使得原本不多的耕地面积大大缩减,对国际粮食市场的依赖度日渐提高。同时,北非、中东地区在政治上也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粮食危机会进一步加剧该地区的宗教、种族矛盾。对于中国来说,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也是明显的。对于南方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而言,气候变化带来的海平面上升,不仅导致洪涝灾害频发,还加剧了农田的盐碱化程度,使得水稻产量有所下降。同时,东北地区因为气候变暖,耕地面积持续扩大,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产量也有所增加。

总体来看,因为气候变化而受益的北端国家,如美国、俄罗斯、加拿大等,这些国家粮食产量有所增加;同时,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饱受气候变化之苦,粮食产量持续下降,由此形成了地球上承受气候变化不同后果的两极。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同后果,对世界粮食贸易格局有产生直接的影响。
图片

世界粮食贸易是很多自然资源禀赋不足的国家解决粮食问题的主要途径。华盛顿大学的米歇尔教授认为,过去气候变化的相关研究更多的是关注天气和生态系统,如今应该更多地关注气候、粮食及贸易市场。因气候变化对绝大部分国家的粮食生产所带来的影响是负面的,这无疑会进一步改变全球粮食贸易格局。当前,在国际粮食市场上,美国、阿根廷、巴西、乌克兰等国家占据了全球玉米出口量的90%,气候变化对这些国家的玉米产量自然会带来影响。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预设了到21世纪末期,地球平均气温上升2℃和4℃两个场景,通过研究发现,如果气温平均上升2℃,巴西、阿根廷、美国的玉米产量将大幅度下降,这三个国家的玉米出口额将在2019年水平上下降15%~20%;如果气温平均上升4℃,对这些玉米主产区的打击是致命的,国际市场上的玉米出口量将在2019年水平上至少下降50%。这就意味着,气候变化的加剧,使得粮食贸易量大大下降,必然会导致粮食价格上涨,在这种情况下,贫困国家就无法通过国际粮食市场来解决自身的粮食缺口问题。

自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粮价上涨趋势比较明显。特别是从2006年至今,粮价上涨的势头更猛,如今小麦、玉米、大豆、稻米等农产品的价格与2000年相比均不同程度上涨了2~3倍。2021年因为加拿大、美国西海岸的持续高温,导致玉米期货价格飙升,在2020年基础上增加了40%。2005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就指出,气候变化带来的粮食减产必将改变世界粮食贸易格局,全球粮价上涨问题或许成为常态。到2008年这一警告就已经成为现实,非洲部分国家因为粮价上涨发生了大规模的骚乱和暴动,加剧了地区的紧张局势。FAO在2019年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在全球欠发达国家,有65%的民众每天的生活开支不超过2美元。在国际粮价大幅持续上涨的情况下,这些国家民众的食物获取难度将会更大。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