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晓鸽总能出现在恰当的时间。清华大学的110周年校庆,也是IDG资本捐赠清华大学脑科学研究的第十年。
年近而立的IDG资本,用熊晓鸽的话说,正值壮年,没有错过新能源汽车的风口,也等到了自动驾驶的又一次投资浪潮。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始正式营业。1993年,IDG资本成为首家进入中国
市场的外资投资机构。
中国有句古话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熊晓鸽竭力促成在清华捐赠成立清华-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又陆续推动了对
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捐赠,最终在中国成立三家研究院,更多是个人的情感因素。“公益慈善于我无关宏旨,唯存己念。”
做公益重在教育领域
“我大学毕业那一年,母亲因为脑溢血离世。”熊晓鸽说,住院的那八个月时间里,他看了很多脑神经外科的书,想办法找到专家治好自己母亲的疾病。“那只是很轻微的脑溢血,放到今天,她根本不会因此离世,但当时没有这样一个条件。”如今,熊晓鸽在有一定财力基础的情况下,希望能够弥补一部分遗憾,解决一些
问题。
十年后的今天,捐赠脑科学研究,不仅仅是麦戈文和熊晓鸽的身体力行。“在IDG资本,我们的这些合伙人非常认同脑科学研究,也支持脑科学研究,能够帮助到患有类似疾病的很多人。”熊晓鸽说。
为此,IDG创始人及董事长麦戈文及IDG资本已累计向清华、北大、北师大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捐赠人民币2亿元,未来还将持续通过捐赠帮助中国脑科学基础研究,捐赠金额预计每年不少于人民币2000万元,并计划不断增加。
IDG资本捐赠给三所大学的资金,主要是帮助引进脑科学研究人才,吸引这部分人才来到中国或者回到中国,或者吸引人才来做交流或者做访问学者。
在捐赠之外,熊晓鸽甚至亲自上阵抓住机会帮助清华-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笼络人才。2017年,在研究院的一次活动上,熊晓鸽碰到了脑科学专家时松海,他主动向后者介绍清华的脑科学研究院并强烈建议他回国。他深知脑科学人才的稀缺性,因为一位MIT的脑科学研究院专家告诉他,全世界顶尖的做脑科学研究的人不超过60个,其中大概就有40个在美国,所以他希望越来越多的人才回到中国做脑科学研究。
最终,在熊晓鸽的力邀下,时松海回国担任清华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研究院的院长。
除了脑科学研究捐赠,IDG资本和熊晓鸽个人还把做公益的更多精力放在了教育上。他个人在1995年开始捐赠
湖南大学设立了奖教金和奖学金;2017年底,IDG资本捐赠武汉大学成立了新的奖学金。此外,IDG还参与了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旗下的“山村
儿童营养午餐”项目捐赠。“在过去的20多年里,IDG资本捐助过很多教育领域的项目。”
他认为教育确确实实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于他个人而言,如果他没有上大学,那么就只能在工厂里当工人。如果没有到美国留学,没有从事记者这个职业,也就没有机会到硅谷去做采访,那么也就没有走上风险投资这条路
熊晓鸽多次强调,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三个脑科学研究院,IDG资本进行的都是公益性捐赠,支持这三个研究院进行基础性的研究。即使是接受捐赠时间最长的清华大学,目前脑科学的研究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现在对于这项研究的捐赠完全是公益性质的投入。
他认为,做公益事业最需要避免的就是沽名钓誉。做公益做的东西得是对社会、对人类起到一些作用的,自己想做又做不到的一些事情。
熊晓鸽很低调,但曾拥有记者职业经历的他,不仅仅非常健谈,而且非常坦诚。借着这一次难得的采访机会,熊晓鸽还谈到了自己带领IDG资本的投资之道以及未来的投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