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危机对气候造成威胁
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
碳排放量预计将下降5%-10%,实现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最大降幅(图1)。但是,这一现象实际上非但不能缓解气候
问题,反而会掩盖一个重大威胁。
图1 全球碳排放量受新冠疫情影响出现自二战以来的最大降幅
来源:全球大气研究排放数据库(EDGAR)v5.0、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PRIMAP-hist v2.1、全球碳项目(GCP)、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发布的《2019排放差距报告》(Emissions Gap Report 2019)、世界资源研究所(WRI),以及BCG分析
注:数据不包含土地使用、土地利用变化以及林业。
1假设温室气体排放在2018年之后持续按照每年1.1%的速度增长(与目前UNEP发布的《2019排放差距报告》中的
政策场景相符)。
2假设各国按照其国家自主贡献(INDC)所提出的2030年目标进行脱碳,并依据该路径持续发展至2050年。
3假设2030年碳排放可实现25%的削减,并在2070年实现零碳排放。
4假设2030年碳排放可实现45%的削减,并在2050年实现零碳排放。
根据IPCC的数据,为在2050年以前实现1.5°C的控温目标,全球净排放量需每年减少5%。2020年全球温室气体预期排放量的下降在理论上可以让全球走上实现这一目标的发展轨迹,但会造成严重后果的经济停摆不应是第一步,相反,防止气候危机需要全球经济做出根本性的转型。
一方面,新冠疫情几乎肯定会激发一些企业在寻求化解风险的过程中做出有益的结构性转变,包括更多地采取远程工作模式、减少商务出行的频次和远距离行程,以及缩短供应链等。另一方面,就目前来看,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碳排放大幅反弹的风险——更糟的是,全球经济急需的转型被推迟的风险——似乎更有可能出现:
资产基础是碳依赖的。 许多行业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已根植于其生产和商业模式之中。因此,如果政府和企业不采取积极行动,那么随着经济复苏,各国将逐渐恢复到消耗大量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状态。
化石燃料是便宜的。 截至目前,能源转型主要是由风能和太阳能的增长所推动的,而电动汽车的发展势头也在不断增强。如今,新冠疫情所导致的需求冲击和产油国的供过于求创造出了一场完美的风暴。这场风暴袭击了全球石油
市场,一度让美国油价出现史无前例的负油价。而随着天然气和煤炭价格的下跌,低碳能源在经济上的优势也随之减少。
融资能力已受侵蚀。 新冠疫情已侵蚀了全球数万亿美元的GDP。尽管许多脱碳杠杆能够有益于GDP,但要实现《巴黎协定》(Paris Agreement)所制定的气候目标,总计需75万亿美元的投资。如今,实现这一融资目标将变得更具挑战,尤其是对于因资本外流而已经难以偿还现有外币债务的新兴经济体而言。
注意力或许会转移。 就业、健康和经济福祉逐一因新冠疫情而受到威胁,政府和公众因而会更多地关注于如何解决这一紧迫且显著的危机,而不是如气候问题等长期挑战,从而使所需的经济转型很可能会被搁置。
尽管2020年的预期排放量有所下降,但全球仍将排放超过470亿吨的二氧化碳当量(2019年约为530亿吨)。在未来几年内至关重要的是将这一数字进一步降低。若全球能源体系无法发生根本性改变,则绿色经济的基础将无法奠定,而2020年出现的排放量下降只会成为一桩一次性事件,无法实现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