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背景下发展气候投融资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必要性和建议

2020-2-12 15:09 来源: IIGF |作者: 洪睿晨

应对气候变化是解决公共卫生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亟需资金支持


(一)全球气候变暖态势日益严重

现代医学已证明传染性传播和气候变化间存在密切联系,而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并没有停止,相反正进一步加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最新报告显示,尽管各国均在控制气候变暖态势上做了相应布局,但造成全球变暖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仍在持续增长,而且没有任何达峰的迹象。2010至2019年这十年中,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仅在2014年至2016年期间暂时稳定,而2018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包括土地利用变化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了553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再创历史新高。按照当前各国基于《巴黎协定》的减排承诺,全球气温升幅在本世纪末有可能达到甚至超过3.2℃,届时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体健康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二)应对气候变化活动资金需求巨大

应对气候变化活动因其具有的公共性和全球性,需要各方通力合作,其中资金支持是应对气候变化活动开展的关键。国内外不少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私营部门均在提供资金支持气候变化活动,但由于其周期较长、资金需求体量大,现阶段的气候资金仍无法促成《巴黎协定》目标的实现。国际能源署(IEA) 的相关预测表明, 为实现《巴黎协定》的温控目标, 能源领域在2015—2030 年需投入资金16.5万亿美元。全球绿色发展署(GGGI) 估计2016—2030 年的气候融资缺口为2.5 万亿—4.8万亿美元。中国若要实现2030年碳排放达峰的目标,2020-2030年每年的气候资金投入应在2.5万亿元人民币左右 。气候资金缺乏是全球气候投融资领域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亟需引导和加强气候投融资

面对巨大的资金缺口,气候投融资活动可发挥强力资金支持作用。气候投融资相关政策和标准的制定,可以规范和引导资金精准流向绿色、低碳领域,促进低碳和气候适应性行业发展,减少对高污染、高排放行业的注资,优化产业结构。气候投融资工具如气候信贷、气候保险、气候债券、气候基金等,为资金流向可再生能源、低碳交通、低碳建筑、气候适应性等领域提供载体,从资金端确保气候友好型项目的顺利运行。此外,气候投融资可以通过建立公共与私人资本合作等机制,吸引私人资本投资于气候领域,增加资金的同时提高全社会对项目气候风险的认知,利于私人资本在后续投资中形成对气候项目投资的偏好。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