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零碳化 | 中国13万亿美元大单投向零碳建筑,会是行业未来吗?

2019-10-8 20:30 来源: WRI

中国正处于热火朝天的建设之中。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总投资额占全球建筑投资总额的20%。而且这一数字还有增长的趋势,到2030年,中国预计将在建筑上花费近13万亿美元。

这种史无前例的建设强度不仅影响着中国人民,也影响着世界各国人民。在全球范围内,建筑项目在与能源相关的碳排放中占28%的比重。中国建设国内建筑的方式,决定了这一行为究竟是会加剧气候变化,还是会为所有人创造一个更可持续的未来。


广州珠江大厦,中国第一座零碳建筑。照片由Brad Wilkins/Creative Commons提供。
零碳建筑的基本要素
零碳建筑可以使中国这样的国家能够在保持现有建设速度的同时,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通过高度提高能效和使用可再生能源,零碳建筑符合2050净零排放的目标。科学家们表示,要避免气候变化带来的严重影响,零碳建筑是必不可少的。


中国零碳建筑政策前景广阔


世界资源研究所近日的一份工作报告结合了中国、印度、墨西哥和肯尼亚的案例,指出这些国家已经制定了许多鼓励零碳建筑的政策。这篇报告研究了八条政策途径,包括建筑标准、提高能源效率的激励措施以及开发场内可再生能源的可行性。在目前有限的应用中,所有的政策路径在中国都是可行的,而能效,作为零碳建筑的基础条件,得到了中国当前建筑和能源政策的有力支持。


自1986年中国政府制定第一个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以来,建筑节能一直在中国政府的议程之中,但最初的政策执行还不够理想。到本世纪初,建筑能效对于私有企业和公共部门来说也不是最首要的兴趣点。然而,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大、新的激励措施以及绿色建筑评级体系和标签的出现,近年来投资有所增长。

上海地标东方明珠是中国三星级绿色建筑之一。
中国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为零碳建筑的建设铺平道路。国家政府规划设定了到2020年50%的新建筑获得绿色认证的目标。另外还有几个主要城市的政府设立了更进一步的规范,例如,北京市的建筑能效标准比国家建筑能效标准更为严格,要求所有新开发项目获得中国三星级绿色建筑评级计划的最低(一星)认证,并对获得更高评级的建筑给予补贴。
中国还拥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场。在这一基础上,中国政府推出了绿色电力证书(GECs)交易平台,使得不能直接消费绿色电力的能源买家,认购可再生能源的环境效益。2019年5月发布的《关于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的通知》将要求省级区域达到可再生能源电量(除水电以外的可再生能源)占总电力消费的最低比例,从而总体上激励对于绿证以及可再生能源的需求。省级政府也将通过与电网公司、独立售电公司以及直接采购或自供电的公司合作来实现目标。
改进空间
这些政策都促进了中国绿色建筑行业的发展。仅2016年一年,中国的三星评级系统就认证了近5000座建筑为绿色建筑。但零碳建筑,即不产生净排放的建筑,仍是绿色建筑行业的一个新生领域。
这有许多政策、市场和技术方面的原因。例如,目前商业和公共建筑比住宅更容易获得可再生能源。城市内有限的屋顶空间限制了业主采用场内可再生能源,而市场规则阻止住宅居民直接从太阳能和风能生产商处购买场外可再生能源。此外,尽管中国的可再生能源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中国在煤炭领域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中国需要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以实现建筑行业的全面脱碳。
中国如何鼓励更多的零碳建筑?
中国可以采取几项关键政策行动来扩大零碳建筑的规模。在国家和省级层面,定期审查能源法规将有助于确保效率法规跟上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步伐。中国可以在其2020年承诺的基础上,认证50%的新建筑为绿色建筑。中国可以在认证这一方面提出更大的决心,更多地关注零碳建筑的建设,从而进一步提高目标,到2030年将所有新建筑纳入认证。另外,除了现有的国家建筑奖励之外,为建筑业主、开发商和投资者提供推广和培训项目,也可以改善人们的认知,激发他们的投入。从长远来看,改善建筑业主获得电力采购协议的渠道,即能源生产商和消费者之间固定价格的直接购买合同,将大大提高住宅建筑购买场外可再生能源的可行性。
在地方层面,政府可以通过开发示范零碳建筑项目激励开发商和投资者。政府还可以效仿北京和上海等先进城市,制定比国家更严格的地方建筑法规,并为表现高于平均水平的建筑提供稳定的补贴。为公共和商业建筑设定可再生能源目标也有助于建筑的能源使用脱碳。
高效、清洁建筑的未来
中国的建筑行业面临着历史性的一刻——要么脱碳,要么严重加剧气候变化这一灾难。
但中国绝对不是唯一一个处于关键路口的国家。世界各地的建筑都在增加,到2022年,全球建筑市场预计将达到每年12.9万亿美元。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零碳建筑潜力巨大。但印度、墨西哥和肯尼亚等其他国家也拥有相当可观的市场和巨大的潜力。这些国家和世界各国如果能够采取正当的政策鼓励零碳建筑,那么城市将在跟上增长的步伐的同时,将建筑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降至最低。

报告下载地址:https://www.wri.org/publication/accelerating-building-decarbonization

作者:Tatsatom Gonçalves Debbie Weyl成就远大梦想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