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矿区 引领绿色发展 ——神东煤炭集团公司生态环境治理案例巡礼

2019-5-27 10:33 来源: 中国环境报

打造生态矿区 沙漠变成绿洲



神东矿区位于晋陕蒙三省区交界处,属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气候干旱少雨,风蚀区面积占70%以上,开发建设初期平均植被覆盖率仅为3%~11%,是全国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与治理区。面对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神东没有沿用“先采后治”“边采边治”的传统模式,而是主动应对客观自然环境,创建了“三期三圈”生态环境防治技术模式,构建了山水林田湖草的生态空间结构,协调解决了大型煤炭基地生态环境防治的难题

创新“三期三圈”生态环境防治模式

“三期防治”从时间维度解决了大规模煤炭开采与脆弱的自然环境的矛盾。

在采前进行大面积风沙与水土流失治理,系统构建区域生态环境功能,增强抗开采扰动能力,控制性治理流动沙地103km2,提升了区域整体水保功能。

在采中全面保护地表生态环境,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应用封堵种草、水保整地、锚固植树等技术措施,解决了裂缝、错台、滑坡等地质环境问题;研究应用人工接种微生物菌根复垦技术,攻克沉陷区生态治理中土地贫瘠、干旱缺水和塌陷伤根三大技术难题,提高了土地质量。

在采后进行大规模土地复垦与经济林营造,永续利用水土生态资源,发挥生态环境效益。利用采煤沉陷区大力发展沙棘等经济林产业,创新了“茶园式”大果沙棘种植模式,已栽植大果沙棘255万株,占地25km2,到盛果期预计可实现产值近亿元,为当地群众提供了稳定收入,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协调统一,促进了政府、村民、企业三方共赢。

“三圈防治”从空间维度解决大规模开采与人居生态环境的矛盾。“三圈”由外向内依次为外围防护圈、周边常绿圈、中心美化圈,渐次增强、动态扩展。

外围防护圈:针对矿区外围大面积的流动沙地,人工调控植被演替方向与速度,优化草本为主、草灌结合的林分结构,构建了矿区外围宽幅立体生态防护体系288km2,风沙危害得到根本性控制,将原生脆弱生态系统建成了具有抗开采扰动能力的能力生态系统。

周边常绿圈:针对矿井周边水土流失严重的裸露山地,优化水土保持整地技术,建设了“两山一湾”周边常绿林与“两纵一网”生态长廊30km2,既控制了山地水土流失,又营造了常绿景观。

中心美化圈:创新集成水保绿化、园林景观、生态城镇建设技术,建设森林化厂区、园林化小区12km2,绿地率达40%以上,植被覆盖度达到了8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超过10m2,营造了优美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