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探索符合
甘肃省情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思路和模式,提高生态环境部门监管效率,切实破解
难题、补齐短板、精准施策,落实工业企业环保主体责任,甘肃省率先在全国开展工业企业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并与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相结合,创新性开展工业企业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暨环境信用评价(以下简称“一考双评”)工作。
全省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和有关企业立足实际,省、市、县(区)3级生态环境部门在“一考双评”工作中坚持边试点、边总结、边完善,不仅对创新环境监管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更有力促进了环境管理和企业环境履责水平的提高,提升了新形势下环保工作的整体水平,成效显著。
健全完善制度规范,指标体系初步建立
2013年,原甘肃省环保厅制定出台了《工业企业环保标准化建设基本规范》地方标准,报请省政府转发了《关于开展工业企业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
2014年,原甘肃省环保厅会同省发改委、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和甘肃银监局制定了《甘肃省工业企业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暨环境信用评价工作方案》,将环境保护工作涉及的环保主体责任、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环保管理制度执行、环境应急管理、厂区环境与社会监督等5个方面内容纳入指标体系,内容更加丰富和具体,程序更为明确,考评更为严格,部门联动效应更为明显,为推行“一考双评”工作奠定了比较扎实的制度基础。各市州结合辖区实际,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对指标任务进行细化落实,为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深入开展分层次、全覆盖的动员培训
每年采取现场宣贯、集中授课、视频培训等形式,先后举办了5期环保“一考双评”工作培训班,覆盖了省、市、县3级环保工作人员和1200余家企业,累计培训人员2800余人(次),统一了思想,坚定了信心,明确了任务和目标,解决了环保“一考双评”工作“做什么、怎么做”的
问题。
各市州结合本地区实际,把解决中小企业负责人思想认识问题作为宣传动员的重点,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动员和培训工作,分级、分层次、分行业培训环保专干、环保管理人员和污染治理设施操作人员,使他们掌握了相关知识和工作步骤。
做好督导检查,确保工作质量
一是实行全过程管理。建立生态环境部门与企业“联络员”制度、信息“月报告、季调度”制度和“分组负责、分类指导”制度,及时、全面掌握企业工作动态,为企业“一考双评”评级提供重要依据。
二是实行全过程督导。建立信息管理、督办检查、倒逼时间、领导包干、办结销号等工作制度,定期组织督导检查,对“一考双评”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企业予以通报,限期整改。同时,坚持督导服务两促进原则,及时解决企业在开展“一考双评”中遇到的困难,逐步把“一考双评”引向深入。
三是实行全过程核查。进一步明确“一考双评”的重点把握事项,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严格按照工作方案的要求,通过听汇报、查资料等方式,对企业的评级逐条对标核查,提出等级评定意见提交生态环境部门审定,确保等级评定工作的质量。
四是实行全过程公开。充分尊重群众的环保工作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把“一考双评”评级过程、评级结果及运用情况向社会全面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中石油兰州
石化分公司等企业突出网格化监督监管,划定网格化责任区,分级签订网格化环保监管责任书,建立了“日监督、周通报、月分析、月考核”等监管机制,深入开展环保设施、危险废物、异味气体专项排查,建立管控台账,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管控措施。
注重宣传报道,努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全省各级生态环境部门以六五环境日、环保宣传月等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舆论导向作用,大力宣传“一考双评”工作的
法规标准、制度规范和
政策措施。
这项工作开展以来,先后有430余家报纸和网络媒体报道和转载了1万多篇相关稿件,《中国环境报》《甘肃日报》等媒体在头版分别以《甘肃创新管理模式,一考双评给企业“贴标签”》和《甘肃省一考双评同步推进企业环保标准化建设和环境信用等级评价》为标题,对全省“一考双评”工作内容、程序、取得的成效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定反响,受到上级相关部门领导和有关省市生态环境部门的充分肯定。
各市州挑选工作突出、成效显著的企业树立典型,组织参观学习,交流工作经验,通过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典型示范的带动作用,形成了“部门大力推动,企业积极创建”的良好氛围。
建立长效机制,促进全省环保工作整体提升
坚持将工业企业环境标准化建设和环境信用评价工作相结合,着力健全工作推进、督导检查、评级管理、奖励约束等长效机制,推动工业企业提高环境保护管理和履责水平,促进全省环保工作整体提升。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印发《关于开展工业企业环境保护标准化建设工作实施意见》,完善工业企业环保“一考双评”推进机制,不断提高工作执行力。
一是坚持部门联动。将工业企业环保“一考双评”纳入地方各级政府环保目标责任书,由发改、金融、银监等部门联合开展,生态环境部门牵头落实,努力形成协调配合抓“一考双评”的工作合力。
二是坚持企业为主。全面落实企业的环境保护主体责任,督促和鼓励企业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加强生产全过程的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提高管理人员和岗位操作人员环保工作能力,促使企业形成环境管理有制度、操作管理有规范、设施运行有台账、污染治理有计划、资金投入有保障的工作体系,不断提高环境保护水平。
三是坚持统筹推进。把“一考双评”与污染物
减排、环境影响评价、污染防治、环境执法等各类专项检查相结合,全面掌握辖区企业的运行状况,建立“一考双评”工作管理信息库和台账,在环保系统内部实现信息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