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森林的“另类”绿色金融实践:科技拓宽公益边界

2017-9-11 17:54 来源: 碳兑

    绿色金融助力实体经济的实践正在出现新的趋势——通过数字技术尝试建设绿水青山让自下而上的“生活方式绿色化”成为可能。

    脱胎于构建“碳账户”思路的公益项目蚂蚁森林正是这一趋势现象级样本:截至2017年8月底,蚂蚁森林激发了世界3%的人口参与进“种树”事业,用户超过2.3亿,累计减排122万吨,累计种植真树1025万棵。科技力量的参与,开掘了个体的行动力,让公益效果实现爆发式增长,也让参与公益的人,有了更直观的获得感。

    在此基础上,这一现象级的环保公益项目,正在尝试变身社会公益创新的孵化器。在近日阿里巴巴公益周“天更蓝”论坛上,蚂蚁森林发布了名为“planet blue”的公益开放计划,宣布将产品能力、科技平台开放给全社会,呼吁人人参与绿色未来。

    在蚂蚁金服CEO井贤栋看来,移动互联的科技力量使得人人可得,人人行动成为可能。从这个意义看,科技是这个时代最大的公益。
科技让绿色金融“接地气”
    一棵手机里的虚拟梭梭树,如何激发世界3%的人口参与,最终成为现实荒漠中的真实森林?在很多企业看来难以落地的绿色金融战略,又是怎么通过互联网思维+科技力的叠加成为蜂蜜80、90后群体的公益潮流?

    2016年6月,蚂蚁金服首度公布绿色金融战略。此后产品经理祖望接到了落地具体产品的任务。在祖望看来,绿色金融是一个政府和行业能听懂的高大上的东西,但蚂蚁更熟悉的是个人用户和小微企业。“能不能给每个用户都开通一个碳账户,把每个人的绿色低碳行为记录下来?”

    祖望领到的任务是30天让这个产品上线。不过对蚂蚁金服这家互联网基因浓郁的科技金融公司而言,绿色金融绝不只是任务和口号,大家关注的不是做,而是如何做到位。 “步行是低碳的,无纸化是低碳的,做碳账户目标虽然明确,但听起来太难懂、太不互联网、太不感性了。”祖望认为如果只是开个“碳账户”,很难打动用户,激发大众兴趣。

    在蚂蚁森林团队看来,“绿色”让人首先联想到的就是“树”——那么有没有可能,从手机里养大一棵种在土里的树?在此之后,蚂蚁金服首先与公益组织阿拉善SEE开始了合作,在荒漠上种一亿棵梭梭树的计划也开始真正落地。结果令团队振奋,出生三个月后,蚂蚁森林的用户6000万人,5个月,累计用户超过2个亿,每天早上7点,数以千万计的用户一醒来就进入森林收取能量……

    而这样的结果并不是KPI逼出来的。据蚂蚁森林团队透露,自上线那天起,蚂蚁森林就没有背过任何KPI,毕竟作为一个公益项目,让一个用户勤勤恳恳三个月每天收能量才能种一棵小树的任务并不是那么简单。但用户参与的热情却出人意料:“本来想先默默种树,等这批梭梭长大再告知用户。没想到网友呼声不断,想看看自己树种下了吗?种在哪了?谁在看护?起到环保的作用了吗?”

    公众对蚂蚁森林的关注度甚至高于爱心捐赠。“付出行动有时比捐款更需要决心和耐心。有人花三五个月种一棵树,同时养成了健康的生活习惯,减肥70斤。有人留言告诉我们,蚂蚁森林让他第一次感到自己有能力改变世界。”祖望说

    前不久,CSR咨询机构商道纵横和界面新闻发起了一次公众行为研究。结果显示,年轻的受访者中有超过82%的人愿以节约资源支持环保,仅30%左右的人选择公益捐助。在祖望看来,这反映了新的趋势——95后,云上的一代,对公益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比起捐款捐物,他们更看重参与感。

    而据蚂蚁金服战略部资深总监孙涛透露,蚂蚁金服也将在个人碳账户之外,引入中小企业B端碳账户。希望借此衡量企业绿色程度,从而更好地助力实体经济。孙涛表示,在低碳领域,规模以上企业的碳排放,已经初步可衡量,并进入碳市场交易。但规模以下的中小企业却没有被衡量。未来,蚂蚁森林将探索建立中小企业的碳账户,衡量企业绿色程度,通过用户绿色消费,与中小企业进行高频、有效互动。
开放成为公益创新土壤
    今年7月,《自然》杂志发表了一项很有意思的研究结果——全球走路数据研究:“地球人”平均每天走4961步,而中国人则日均走6189步,成为全球最爱走的群体。一大原因是数字技术对计步度量的普及,蚂蚁森林的通过步行比碳减排量,成了许多中国人“暴走”的理由。

    蚂蚁森林的魅力在把公益变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管是步行、线下支付、还是生活缴费,你每天都在做的琐碎事,最后汇聚成了公益行为——用户积攒能量达到17.9kg,就可以在真实世界里种一棵树。

    而这种让公益变得触手可及,让日行一善有趣、有感的能力,不仅来自蚂蚁森林团队的“脑洞大开”,也来源于蚂蚁金服沉淀的科技能力。正是科技让公益参与形式更多元化,互联网生活中碎片化的时间和场景被充分利用起来,人人行善成为可能。

    CSR思想实验室创始人吕建中博士从中看到了互联网公益的新趋势,“面向移动端的互联网+公益,正使科技在推动社会进步中释放出前所未有的能量和效率,让公益向着多个维度迅速发展,也为跨界创新提供了开放的土壤。”

    基于对这一趋势的捕捉,今年9月5日,阿里巴巴向社会发出“人人3小时,公益亿起来”的倡议,携手多家国内知名公益机构、知名企业共同开启首届“95公益周”,在公益周上,蚂蚁森林发布了名为“planet blue”的公益开放计划,宣布将产品能力、科技平台开放给全社会,希望带动更多人参与公益,通过“善心+善能”方式,用新技术和商业基础设施帮助公众和公益组织。

    在天更蓝论坛上,北京佳格天地科技(5.150, 0.00, 0.00%)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弓展示了一张荒漠卫星图,从图中可以清晰看到真实的规则排列的蚂蚁森林——梭梭树。张弓透露,拍摄时还是梭梭树苗,以卫星的分辨率应该很难看到。但几百万棵树种下去,就能看到对世界带来的改变。据了解,佳格即将作为开放计划合作伙伴与蚂蚁森林牵手,用遥感技术和人工智能探测更好的种植区域,勘查用爱心种下的森林对环境的改变作用,让每个人在茫茫树海中“感受”自己的树。

    同时,科技也为互联网与更多传统行业的跨界创新提供了丰沃的土壤。“95公益周”期间,90后泓渟在支付宝上为“顶梁柱”扶贫保险项目捐了100元钱,这是她人生第一次“买保险”。对保险公司一向敬而远之的她之所以支持这个公益项目,是因为区块链技术的使用,让投保和理赔流程被真实完整地公示出来。

    依据新的蚂蚁森林开放计划,将鼓励更多低碳场景接入,希望 NPO、政府机构、国际组织等合作伙伴加入公益创新。此前,蚂蚁森林已联合桃花源基金会,试水保护地计划,与此同时蚂蚁森林也正尝试与北京市合作,探索公众机动车减排场景。

    “开放,不仅仅是找树,找保护地,也不仅仅是品牌的联合,而是希望实现全链条的开放,让所有绿色场景、资源在平台上与人人行动产生连接。”祖望说。

    在“天更蓝”论坛上同样表现出公益开放态度的还有菜鸟和阿里云。菜鸟智能算法与传统物流行业的连接,每年可以节省近10亿个包装箱的使用。也许有一天,剁手党不会再为“买买买”增加了地球的负担而愧疚了;阿里云ET环境大脑与内蒙古环保厅的连接,将为政府提供生态分析和智能决策,守住中国北疆的水草丰美。

    在去年举办的首届全球XIN公益大会上,马云曾呼吁公益领域里的政府、专家、企业家等社会各界都应该加入进来,因为这些能力合在一起就是巨大的善能。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助理黄真平认为,科技时代的公益,除了重塑个人习惯外,也深刻影响着社会群体间的合作和互动,而这种跨界碰撞,为公益创新提供了更丰沃的土壤。

    “这是中国科技大爆发的时代,也是公益大爆发的时代。”张弓相信,科技能带来更科学且打动人心的公益。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