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金眼
本周国际
市场舆论主要集中在绿色金融学术研究方面。尽管特朗普在气候
政策上的态度十分强硬,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
碳排放总量限额和交易制度仍得以延续;此外,美国休斯顿学区也率先在得克萨斯州发行绿色债券;世界银行推出新型金融工具,用以加大对可持续资金的支持。
政策方面,印度与英国就能源合作达成双边协议,联合基金筹款额达5亿英镑;韩国的
碳交易市场面临无交易的停滞状态。
研究方面,气候变化研究机构CDP称欧洲14个主要公共项目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预计将超出碳目标13亿吨;研究人员称城市应当投入更多的私人资金以实现气候目标,尤其是C40联盟中国家。
绿政扫描
1.印度、英国就双边能源合作达成共识
4月8日,印度与英国进行了第一次“能源增长”对话,两国部长就能源合作的优先发展事项达成一致。合作的领域包括智能科技创新、清洁能源融资、分散能源的规模化,以及可再生能源发展等。
此前,两国声称将各自投入1.2亿英镑到联合基金中,该基金目标筹款额达5亿英镑,并且有望在未来实现更大突破。此外,两国都强调了应对气候变化以及通过各渠道进行融资的重要性,以期在缓解气候变化的同时创造经济机会。
来源:EconomicTimes
2.韩国碳交易市场停滞,分析称因政府未制定明确规则
4月6日,《韩民族日报》官网报道称,由于韩国政府的干预,韩国碳交易市场已经只有买家,没有卖家。韩国企业面临的困境是来年没有足够的碳排放量,如果他们无法找到更多卖家的话,将面临高于市场三倍价格的罚款。但是市场上却没有足够多的碳期权来交易。这些企业目前正处于韩国温室气体排放交易计划第一阶段的最后一年。4月5日,韩国企划金融部部长宣布了一项稳定
碳信用交易的计划,该计划旨在鼓励一些持有碳信用额度的公司投放市场。此举旨在给拒绝出售碳期权的公司施加压力。
韩国碳交易市场建于2015年,至今已历时两年,如今已有多日未交易。碳期权的短缺引起市场价格的上涨,4月5日收盘时价格攀升至每吨28,000 韩元(US$24.80),而政府建议的合理价格仅为10,000 韩元 (US$8.80)。
韩国弘益大学的经济学教授表示:“(稳定碳信用交易的计划)会使企业遭受损失,但已别无选择。如果政府不在初期制定明确的市场规则,并且重复干预市场将带来更多混乱。”
来源: the Hankyoreh
绿色资金流
1.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碳排放总量限额与交易制度得以延续
美国当地时间4月6日,加利福尼亚州上诉法院判决称,加州的碳排放总量限额与交易制度并不是非法税收,此制度因此得以延续。
加州碳排放总量限额与交易制度规定,当地公司如果要排放超出预定份额的污染物,需要通过拍卖或二手市场购买足够的积分。这项制度在2014年被州立法机关以多数票通过。加州的主要商业利益团体(包括加州商会)认为这一规定本质上属于税收,而一项新的税收需要获得立法机关三分之二以上的支持,由于通过时票数不足,此制度并不合法。
上诉法院最终判定此制度并不构成非法税收,因为积分属于企业自愿交易范畴,而且法院认为这项制度“非常有意义”。
2.休斯敦学区率先在德克萨斯州发行“绿色债券”新项目
位于休斯敦西南部的“本德堡独立学区”正在筹备发行绿色债券,以资助三所新型环境友好型学校的建设。
该地区计划在4月发行约9900万美元的债券,根据发布的消息,其中约有 5200万美元的债券被指定为“绿色债券”。该项目是2014年欧元区选民批准的4亿8400万美元债券的一部分。
这是德克萨斯州首次在学区内发行绿色债券。
来源: HOUSTON BUSINESS JOURNAL
3.世界银行推出金融工具,以加大对可持续发展的资金支持
3月9日,世界银行发行了一笔债券,该债券首次将收益和“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提出的全球发展优先事项挂钩,包括性别平等、健康和可持续的基础设施建设。
这只与股票指数挂钩的债券从法国和意大利的机构投资机构统共筹资163万欧元。世界银行将用这笔资金支持促进实现消除极端贫困和促进共同繁荣的项目。
来源:worldbank
研究视点
1.欧洲14大公用事业公司二氧化碳排放量预计将超出碳目标13亿吨
4月7日,气候变化研究机构CDP发布报告称,欧洲许多主要公用事业公司仍然严重依赖化石燃料,这或许将导致欧洲14大公用事业公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超出碳目标13亿吨。
通过对总市值达到2566亿欧元的欧洲主要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发现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是长期依赖化石燃料的高排放量发电厂,如果这些公司不对巴黎协定所规定的气候目标迅速做出反应,将有价值140亿欧元的收益面临巨大风险。
欧洲几乎一半的公用事业公司使用煤炭生产20%以上的
电力,同时总计有14个公司被认为超过了碳预算“将气温升高限制在2℃以下”的要求。而欧盟的目标是到2030年时通过可再生能源提供45%的电力。
此外,报告还指出,这些公用事业公司已经增加了可再生能源的投资组合,并且2016年生产的电力有20%来自可再生能源。尽管如此,要实现欧盟“计划到2030年45%的电力来自于可再生能源”这一目标,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
专家分析称,若要将全球气温升高限制在2℃以下,碳捕集和储存(Carbon Capture & Storage)或许是关键技术。但是目前相关技术进展缓慢,商业上也面临较大风险,因此这一
问题很难得到缓解。核能同样是欧盟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低碳选择,但其发展前景有限。
来源: Sustainable brands网站
2.城市应吸引更多私人资金以实现气候目标
4月6日,英国汤森路透基金会称,有专家认为,出于预防全球变暖达到危险程度的考虑,城市应该撬动更多私人资金用于绿色基础设施建设。
全球90个大型城市成立了一个名为“C40”的联盟,它们承诺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在2020年前筹集3750亿美元用于低碳
交通、建筑和其它基础设施的建设。
然而,想要达成巴黎气候条约中“不高于2°C”的目标,仍需要更多国际资金的援助。
C40联盟的金融项目总监James Alexander表示,如果得不到足够的资金进行基建,这些大城市的气温将会升高1.5摄氏度,甚至更多。
这个C40联盟包含了伦敦、巴黎、墨西哥城、华盛顿和开普敦等城市。Alexander还表示,约有70%的城市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效,这比起两年前的50%是一个提升。
Impax资产管理公司总监Esme Lowe表示,由于现在的投资利率普遍较低,投资机构也愿意尝试把资金投入到绿色项目中。他补充称,投资者希望政府进行成熟的政策考虑,作出符合预期的行动,构建稳定的投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