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全力推动绿色金融发展 为全省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2017-2-19 10:42 来源: 金融时报 |作者: 姜再勇

甘肃省绿色金融体量小但潜力大


从《意见》的相关定义内涵出发,对全省绿色金融存量情况逐个分析,可以看出甘肃省绿色金融体量较小,但未来发展的潜力很大。

绿色信贷是当前绿色金融的主体。根据银监会《绿色信贷统计制度》口径,绿色信贷涉及绿色农业、绿色林业、自然保护、资源循环利用、绿色交通节能环保等十二类。截至2016年6月末,甘肃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1896.01亿元,较年初增加122.35亿元,同比增长10.06%,绿色信贷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的11.52%,比全国水平高2.52个百分点。

绿色债券第一单正在申请。2015年12月,央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推出了绿色金融债券。截至2016年10月末,全国已有浦发银行、兴业银行、青岛银行和江西银行累计发行绿色金融债券920亿元。2016年6月末,甘肃银行依据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编制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筛选建立了绿色产业项目库,提交了发行1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的申请,这是我省境内申请的首单绿色债券。目前已向人总行报送初审意见。

绿色上市企业数量少。参照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2015年12月发布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15年版)》,对全省28家已上市公司进行梳理,根据企业经营范围、主要产品、所属证监会行业,我们筛选出符合绿色企业标准的省内企业有大禹节水一家。大禹节水同时也是工信部公布58家工业产品生态(绿色)设计试点企业(第二批)名单中唯一的一家甘肃上市企业,其上市融资金额为2.52亿元,市值占全省上市企业总市值的2%。这一结果与全国水平大体相当。

绿色保险绝对规模小。《意见》指出的绿色保险种类主要包括环境污染强制责任险、森林保险、农牧业灾害保险等。全省对列入重点监控的1435家企业首先开展环境污染责任险试点,形成了经纪公司协调组织,保险公司集中承保,投保企业强化管控,各方责任明确、齐抓共管的“四位一体”发展模式,已有350多家企业投保环责险。2016年上半年,参保企业同比增长15%,提供风险保障近1亿元,涉及重金属、石化、危险化学品、电力、医药等多个行业。森林保险覆盖面2015年达到5400万亩,同比增长33%,赔款支出929万元。全省农牧业灾害保险发展规模位居全国中游,西北五省第二。

其他绿色金融项目不多。排污权交易数量小。兰州环境能源交易中心是经兰州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甘肃省唯一一家集各类环境权益交易服务为一体的特许经营专业化市场平台。兰州环境能源交易中心自2014年成立,目前已开展6次排污权竞价交易,通过这种方式出让24.26万公斤二氧化硫、35.08万公斤氮氧化物等大气排污权、2.01万公斤化学需氧量及1696公斤氨氮的排污权。全国的情况是,排污权交易试点“叫好不叫座”,截至2013年末,11个试点省份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金额累计将近40亿元。其中,有偿使用资金20亿元左右,交易金额不足20亿元。

全省尚未设立绿色发展基金、绿色担保基金。目前,已有部分省市出资成立引导基金,再以此吸引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合作成立产业基金母基金,例如山西省改善城市人居环境PPP投资引导基金、江苏PPP融资支持基金等,但我省目前还没有此类基金。

碳金融产品及其他衍生品尚未开展。《意见》提到的发展各类碳金融产品属于国家层面,甘肃省尚未开展。就建立排污权、节能量(用能权)、水权等环境权益交易市场而言,从兰州环境能源交易中心了解到,该中心已建立排污权交易全业务监管平台,正在开展水权、节能量交易等环境治理市场机制交易体系建设。兰州市金融办出台了《排污权抵质押管理办法》,但各商业银行没有实施细则,尚没有排污权抵质押成功的案例。

 未来发展潜力大。在看到当前甘肃绿色金融发展不足的同时,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到,全省绿色金融发展有着巨大潜力可挖。甘肃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是我国循环经济示范区、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祁连山生态补偿示范区。“十三五”时期,要落实甘肃“十三五”规划提出的打造转型升级大环境、清洁能源大基地、生态安全大屏障等任务,按照前述业界估计的财政资金只能覆盖绿色投资的15%左右,那么全省绿色投资需要来自社会的资金就占85%。全省在推进绿色制造、工业转型、环境保护、生态修复、清洁能源、清洁交通、绿色城镇化建设等方面面临巨大的资金缺口,必然离不开绿色金融的巨大支撑。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