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债券发行经验和创新建议

2016-6-29 10:59 来源: IdeaCarbon |作者: 谭建生,麦永冠

碳债券发展遇到的主要困难


尽管碳债券首次发行效果积极,意义重大,但2014年5月中广核发行首笔碳债券以来,迄今尚未有第二家企业在国内市场发行碳债券,碳债券累计发行额仅10个亿。而从国际碳债券市场看,尽管全球经济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艰难复苏阶段,碳排放权价格也持续低迷,但碳债券市场自2013年以来仍进入迅速发展阶段。2013年全球绿色债券发行量为110.42亿美元,2014年达到365.93亿美元,这两年的绿色债券发行量之和占2007年以来绿色债券累计发行量的80%。

我国碳债券市场与全球市场快速发展的反差,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清洁能源行业面临诸多困难

目前清洁能源全行业主要面临以下困难:一是发展规划问题,不少清洁能源资源禀赋较好的地区,有电送不出去,暴露出发展规划严重滞后问题。二是市场调控问题,新能源设备生产能力和产品一哄而上,大大超出市场预期规模,突显了政府在监管和调控上的不到位。三是政府补贴跟不上,导致清洁能源企业资金链出现断裂,“三角债”正在形成。四是产业升级问题,整个清洁能源产业“学习曲线”不明显,低水平大量快速扩张,导致产能严重超过市场容量和低价恶性竞争。五是清洁成本的承担机制问题,企业单一依赖政府补贴,政府单向将成本转嫁到消费者,但没有同时考虑消费者承受能力,导致企业只能“靠天吃饭”,清洁能源供应少时日子好过些,多时则补贴跟不上。

(二)碳债券价格受传统能源价格严重压抑

碳债价格不仅受减排力度不足以及减排方式市场化不充分的影响,而且受国际能源价格低迷的制约。2009年7月到2014年7月五年间,国际油价均处于80至100美元的相对合理和平稳区间,但2014年7月以后国际油从107美元一路走低,低见26.05美元,至2016年3月16日才重回40美元。这一状况严重影响了清洁能源的推广,导致有电难发,“发多亏多”,令人堪忧。

一方面是国际油价在低位寻找新平衡,另一方面则是国内产能一涨再涨。2014和2015年,随着“十一五”、“十二五”大量建设的电力基础设施陆续交付发电,加上经济下行、产业结构变化影响电力需求,国内产能过剩情况突显。全国各地出现了不同程度“去光、弃风、放水、限核”等情况,形势最严重的有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2015年全国平均弃风电率高达15%。与欧美国家分散式为主的发展模式不同,我国可再生能源具有规模化集中开发、高比例远距离输送等特点,尤其是我国陆上风能资源80%以上集中在“三北”地区;太阳能资源80%以上集中在西部地区,致使我国清洁能源规模化利用需应对更多挑战。能源行业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必然制约债券还本付息能力,影响碳债券发行规模。

(三)碳债券发行程序复杂

碳债券是以碳资产价值为保证的债券,碳资产价值的准确评估,是债券定价以及能否顺利发行的关键。相对于一般资产的价值评估,碳资产评估对象的界定、评估方法的选择、评估参数的确定、评估结论的使用等,相对复杂;特别是目前碳资产市场不发达,难以通过市场定价确定碳资产价值。首次发行的碳债券在设计、发行与交易上,均沿用了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一般管理模式,尚未有专门规范文件,这些问题都影响了碳债券发行的时效性和规模。

上述问题的存在,固然有国际油价低迷以及我国经济下行能源需求放缓等周期性因素的影响,但归根到底,仍是多种体制机制因素导致作为碳债券发行保证的碳资产价值不能充分体现。如规划、监管以及调控不到位,导致清洁能源行业出现阶段性过剩。如国家补贴资金不到位,表面上是财政困难所致,但本质上仍是减排力度不足,即全社会污染排放者尚未付出足够成本,导致对治污、对国家补贴资金的依赖。再如碳债券发行程序复杂,表面上是发行程序环节问题,但本质上仍可归结为碳市场发展不足而导致的碳资产定价缺失,而碳市场发展不足的本质,也同样是免费排放额过大,减排力度不足抑制了碳资产的市场交易需求。一句话,碳债券市场发展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归根到底,是国家强制减排力度以及减排方式市场化程度不足的反映。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