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约束下的我国能源管理

2016-5-16 17:28 来源: 绿满江淮 |作者: 杨彦凯

加快发展碳金融


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工具创新和金融产品创新。广义的碳金融包括与低碳经济相关的环境金融衍生品。目前,国外的碳金融产品涉及复杂多样,日趋成熟,已形成规范化的运作模式,对此我国应加强学习借鉴,加快推进包括绿色债券、碳交易等在内的金融市场创新,促进中国能源战略和低碳发展转型。

(一)开展绿色债券融资

国际市场绿色债券受到投资者的追捧,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尽管我国与环保产业相关的债券规模已经接近万亿元,但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债券几乎还没有。我国快速发展的城市化建设迫切需要发行与之相适应的绿色债券,这既可以推进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减少污染,又能减轻城市建设对银行贷款的过度依赖,增加长期融资以提高资金流动的安全性,满足中国资本市场的多元化投资需求。因此,我们应当积极总结吸收国外绿色债券发行和管理的成功经验,在“营改增”的税制改革背景下加紧研究制定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积极推动绿色债券融资。

(二)加快构建统一的碳交易市场

碳交易市场也称为气候交易所,是进行碳排放权(碳配额)交易的场所。我国第一个碳交易试点市场----深圳碳市场启动于2013年6月,随后上海、北京、广州、天津、湖北、重庆等碳交易试点市场也相继开市。七个碳交易试点市场一共容纳2000多家各类企业,涵盖数十个不同行业,每年发放碳配额总量约12亿吨,碳交易价格区间为每吨20元至每吨130元不等。七个独立的碳交易市场已经运行两年多,为全国碳市场建设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我国政府宣布:计划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将覆盖电力钢铁化工建材造纸有色金属等高能耗重点行业的碳排放。为此,理论届和决策部门要加快研究制定碳配额指标分配规则,尽快颁布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管理办法》,逐步建立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碳交易市场,进而通过中国碳金融市场提升我国对全球碳减排和碳定价权的影响力。

原标题:碳排放约束下的我国能源管理

123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