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约束下中国能源战略调整方式
为了应对当今气候变化,中国能源发展急需作出调整,必须将排放作为满足能源需求的约束指标,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进行有效管理,大力推进能源低碳化,从而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转型。
根据中国工程院的《中国能源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中国未来基于科学产能和用能的能源需求总量的控制目标,2020、2030和2050年分别约为40亿吨标准煤、45亿吨标准煤和50亿吨标准煤。但从现状来看,我国2015年能源消费总量已经突破41亿吨标准煤。因此,必须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将其与GDP增速等指标并轨,共同纳入宏观经济考核指标。并且力争到2020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8亿吨标准煤左右,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43亿吨左右。
(二)提高能源利用率
能源利用率是衡量能量利用技术水平和经济性的一项综合性指标。能源利用效率相对偏低也是造成我国能源消费急剧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1990~2015年,中国单位GDP能耗从5.273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2015年0.669吨标准煤/万元,能源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但是,与国外相比,我国能源效率总体水平仍然较低,能源效率的地区间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建筑物能耗,对全国的温室气体排放“贡献率”已经达到25%、对此亟待采取系列措施,一方面进行旧房节能改造,同时大力推行建筑节能标准,提高建筑物能源使用效率。
(三)建立低碳能源路径
先进能源技术将成为国际技术竞争的前沿和热点
问题,高新科技产业将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就业机会。中国必须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把低碳技术创新作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支撑点,加快建立低碳能源体系。
1.优化能源结构。把发展清洁低碳能源作为调整能源结构的重点,大力发展、清洁利用非化石能源,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升天然气消费比重,大幅增加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比重。
2.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按照安全、绿色、集约的原则,加快发展煤炭清洁开发利用;与此同时,大力推行“以电代煤”和“以电代油”的替代策略。天然气和石油作为优质能源,在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中比重较低,且对外依赖程度过高,因此应大力发展页岩气、煤层气、等气体能源,运用于发电、供热等领域,作为我国能源替代的重要支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