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行动直面未来的气候变化

2016-3-23 01:19 来源: 中国环境报

【气象科普】空气污染气象条件如何预报?


雾霾天气来临,及时的预报预警备受关注。那么,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第一步:采集气象要素及大气成分数据

2013年9月1日,中国气象局正式开展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工作。做一份雾、霾及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第一步是做好监测与数据采集,需要采集的数据主要有两部分:一是一般气象要素数据,二是大气成分数据。

气象要素包括温度、湿度、降水、边界层特征量实况演变及其他参数,用以确定是否会出现雾、霾及沙尘,这部分数据主要依靠各地气象部门设置的气象观测基本站采集,同时参考卫星遥感数据。

至于大气成分数据,则包括PM2.5、气溶胶等。气象部门在全国范围内设有近百个监测站,可以采集这方面的数据。此外,还会参考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空气质量发布平台上的相关数据。

第二步:用数值预报系统运算分析数据

相关数据采集到位后,主要任务是对数据进行计算分析。“中国雾霾数值预报系统”(CUACE)在其中承担了重要角色。这个系统由中国气象局数值预报中心负责运行和维护,产品由中央气象台天气预报室具体应用。

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主要是预测污染物的稀释、扩散条件。譬如,较强的一股气流可以将污染物迅速吹散,明显的降水也可能清除雾、霾;而在冷空气较弱、气压较稳定的情况下,雾、霾则不易消散。此外,气溶胶浓度、相对湿度对雾、霾生成与持续,也至关重要。

拿到基本的气象要素、大气成分数据和模式运行结果后,气象专家还需要考虑高空环流型变化、低层环流及温度场、冷空气活动、地面气压场变化等。CUACE系统很好地耦合了气溶胶模式和大气模式,对于气压、风速、空气湿度等实验观测数据进行运算,而辐射、季风、气候模式等因素也将被考虑进去,确保数值预报结果的准确性。此外,各地气象部门还配合使用一些区域预报模式。

第三步:开展会商并修订预报结论

数值预报结论可以直接向公众发布吗?事实上,预报员还需要在客观预报的基础上,根据发生雾、霾及空气污染区域的具体情况进行进一步研判,才能最终拿出预报产品。

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归根结底是要服务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气象部门制作的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等级标准与环保部门的空气质量指数等级标准一致,分为六级,等级从“好”到“极差”,以是否有利于空气污染物稀释、扩散和清除为依据。

2013年9月30日,中国气象局和环境保护部联合发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方案》。当京津冀地区可能出现重污染天气时,气象与环保部门将展开会商,并根据会商情况,提前3天发出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为更好地实现部门联动预警重污染天气,中央气象台将提前4天拿出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类似这样的合作,在全国各地陆续展开。

本版文章由李军整理撰写
123456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