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强厄尔尼诺将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
在中国气象局3月16日举办的《直击天气——与科学家聊“天”》访谈中,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副所长严登华表示,近几十年我国的平均降水量变化不大,但时空分布变化很大,且极端降水事件有增多趋势,这给我国的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带来很大挑战。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未来水资源分布时空不均的特征将进一步突出,旱涝频率及其对经济社会造成的影响都会进一步加快加重。
今年两会期间,水利部部长陈雷回应媒体关于洪涝灾害发生比率提问时说,按规律,厄尔尼诺现象结束后,当年可能发生较大的灾害。初步预测,今年我国南北方都有可能出现较大的洪涝灾害,局部可能会有较强的区域性旱灾,台风登陆的个数和强度也可能较大。
国家气候中心正研级高级工程师周兵说,中国气温的升高某种程度上是由于厄尔尼诺引起的,要密切关注2016年超强厄尔尼诺对我国和全球气候可能产生的影响。
据专家介绍,我国气候变暖幅度明显高于全球,高温事件显著增多,干旱和暴雨洪涝事件频发,登陆台风偏多偏强。上世纪中叶以来,我国年平均气温升高1.38℃,升温幅度几乎是全球的两倍。1961年以来,高温热浪事件增多明显,本世纪以来更为突出,平均每年高温面积占全国27.4%,超过常年两倍。
同时,受气候变暖影响,我国年降雨日数呈减少趋势,但暴雨日数明显增加,容易造成城市内涝和山洪地质灾害的短历时暴雨增多增强。区域性和阶段性干旱加剧。登陆我国台风比例显著增加,尤以近十年最明显。由于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霾日数显著增多。
为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气象局副局长宇如聪建议,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把绿色发展转化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新优势。通过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效,优化能源结构。增加森林、草原、湿地、海洋
碳汇等手段,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