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266家企业或纳入全国碳市场

2016-3-18 00:03 来源: 南方日报

目前各个碳交易试点进展如何?


记者从低碳周的碳普惠沙龙了解到,广州将重点在建筑、交通领域创建碳普惠激励机制,将制定减碳量兑换碳币规则,探索碳币与强制性碳交易的对接机制。

广州市发改委环资处负责人表示,在建筑领域,对新建建筑选择取得绿色建筑竣工标识或取得二星(含)以上建筑能效标识的民用建筑为试点;对于已有建筑则选取2-3个基础条件好的社区为试点,选取节水、节电、节气的低碳行为。在交通领域则选取减少私车上路、BRT、公交汽车、乘坐地铁等为试点低碳行为。

“除了广州在积极探索碳普惠制,其他五个试点城市也在摸索中各有亮点。”省发改委应对气候处负责人介绍,如中山计划把居民光伏发电、公交出行、垃圾分类回收等,以及小微企业清洁能源利用、能效提升等低碳行为,纳入试点领域,根据减碳量获得相关优惠扶持。小榄镇镇北区社区将从光伏屋顶发电等方面切入,实现并网发电,居民通过计量设备可以清晰看到光伏发电量。“省里已给各个试点拨了一笔资金,广东将力争建立政策倡导、商业激励的碳普惠制,同时将碳普惠制开发的产品列入碳排放权交易的补充机制。”

广州市律师协会环境法律专业委员会委员陈勇儒建议,应加快在环境保护重点领域修改地方立法,将强制性碳交易与碳普惠制对接。在碳普惠制推广中,应当引入政府财政担保机制,实现公众手中碳币的保值增值,以便激发公众的参与积极性。

“推行碳普惠制从长远来看需要市场化运作。具体到个人行为改变,无论是在方法学设计还是规格上,碳币交易成本应当较低,才能鼓励公众参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马爱民指出。(原标题:粤266家企业或纳入全国碳市场(图))

1234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