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266家企业或纳入全国碳市场

2016-3-18 00:03 来源: 南方日报

粤碳交易拟从严立法或比国家更严


全国碳市场的建立亟需建立相关规范。记者从低碳周的碳市场监管制度设计研讨会上了解到,国家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去年年底已送国务院审批,目前正征求各部门、地方还有企业的意见。其将为加快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为开展碳排放权交易提供法律基础。

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副总裁孟萌表示,全国碳市场的系列监管制度文件仍在完善,建议建立以国家发改委为主导的碳市场协同监管机制以及以省级碳交易主管部门为主导的区域监管体系,尽快制定全国碳市场的有偿发放、交易所以及场外交易等各方面的管理办法及其细则。

清华大学段茂盛教授则介绍,“全国碳市场将建立一个配额的分配方法,但由于不同地区差异很大,国家在制定这个方法的时候很可能不会特别严格,也不会特别松,给各地市一个适中的方法。”这样对低碳技术先进的地区,有可能因为企业的技术先进,配额会显得比较宽松。但与此同时,这种情况就不利于先进地区完成国家根据各地特点制定的碳强度下降目标。因为碳强度下降目标往往较为严格。他建议可以在企业的配额分配上给地方一定的灵活性,例如少一些免费配额,多一些有偿配额,允许地方使用更为严格的分配方法;多出的配额可以交由地方拍卖。

事实上,广东从2013年底正式启动碳交易时,就在国内率先探索有偿配额发放的试点,此举增强了企业的碳意识和碳排放约束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60多家企业投入约50亿元用于节能降碳改造工作,比2013年提高25%。广东已成为全国最大,世界第三大碳市场。《报告》披露,截至2016年2月底,广东碳交易一、二级市场累计成交2422.9万吨,占全国各试点成交总量的34%,交易金额达9.74亿元,占全国各试点成交总额的41%。

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透露,为了与全国的碳市场更好地衔接,早已纳入我省立法计划并曾拟出送审稿的《广东省碳排放权管理和交易办法》将暂缓。待国家的《条例》颁布后,再进一步修改启动立法工作。目前的意向是,广东的地方《办法》或比国家更为严格。

推动碳普惠制与碳交易对接

实施碳交易制度以来,广东控排企业节能降碳意识大大提高。而在社会低碳意识的培育上,广东去年起也在全国率先启动碳普惠试点工作,并选取广州、中山、东莞、河源、韶关、惠州六个城市作试点。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