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并非大气污染的原罪?

2016-3-11 01:31 来源: 中国矿业报 |作者: 李平

煤炭污染问题出在利用环节


春节前,北方持续的雾霾天气愁煞了国人。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环保部官员陪同央视记者暗访河北某电厂,依然发现了烟囱“拖尾”这样的现象,被环保部官员描述为“超标排放”。

在煤炭价格如此低廉的情况下,燃煤电厂依然在算自己的成本小账,这不得不让人感叹。

目前,煤炭在全球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2014年煤炭提供了全球30%的一次能源和44%的电力,预计到2035年煤炭仍然是世界最主要的一次能源之一。

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在相当长时期内难以改变。煤炭是我国储量最丰富的化石能源,占96%。而且煤炭消费长期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2014年占66%),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仍将保持在55%左右。

煤炭支撑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人均用电量从1980年不到300千瓦时增加到2014年的4038千瓦时,煤电提供了我国75%的电力;煤炭还提供了我国钢铁行业能源的86%、建材行业能源的79%以及约50%的化工产品原料。根据中国工程院研究,煤炭对中国GDP贡献率超过15%。

同时,煤炭的粗放式开发也带来了很多问题,主要是环境问题。比如,粗放式煤炭开发引发地下水和地表生态损伤、煤炭未优质化利用引起大气污染。专家表示,但这不是煤炭本身的问题,而是利用煤的人没有把煤炭利用好。

环保重压之下,煤炭的清洁利用成为必选题,直接带动煤炭行业及涉煤行业产业升级。

从国际上看,煤炭的清洁利用也不乏先例。不少发达国家也大量使用煤炭,2012年,美国、德国的人均煤炭消费量就与我国相近。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德国煤炭年消费量曾超过5亿吨,每平方公里煤炭消费强度接近今天的京津冀地区,环境却治理得很好。

“目前煤炭清洁利用最大的障碍,不是技术,而是‘谈煤色变’的偏见。”中国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节能工程技术研究分院副院长何国锋说,作为多项洁净煤专利技术的牵头人,在产品推广过程中,对方一听煤就摆手的场景,令他十分头疼。

无论是从能源供应,还是从经济性考量,加快推广煤炭清洁利用技术,作为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立足于煤、做好煤炭文章,才是实施能源转型、保障能源安全的主要路径。

一家大型电厂负责人在不久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目前,在中国要避免谈煤,那是不可想象的。这是由我国的“家底”决定的,多煤、少油、缺气。曾经有段时间,“弃煤”成为流行一时的观点,很“时髦”。但是几年过去了,这种观点被证实并不可行。这是由我国的能源禀赋所决定的。但是,最近几年频频“爆表”的雾霾提示我们,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环境容量已经达到极限。所以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虽然煤炭都将作为主力能源存在,但是鉴于目前的环境容量,必须要做的就是清洁、高效地利用煤炭。这位负责人表示,煤电清洁发展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主要内容之一,其中的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是重要表现。我们的思路需要从控煤变成控排放。

专家认为,我国“贫油、少气、富煤”的能源赋存结构,导致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煤炭并无“原罪”,长久以来对煤炭直接、粗放的燃烧才是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