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两天的2016年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27日在上海闭幕,会后各方共同发表联合公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28日就会议达成的重要共识接受了记者专访。
问:针对最近全球金融
市场动荡,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这次G20会议对全球经济有什么样的判断?
答:今年年初以来,全球金融市场出现动荡,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下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纷纷下调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部分发达国家的经济复苏态势变得不如此前明朗,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经济陷入困难,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的走势也很关心。这次G20会议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召开的,对全球经济走势的判断也是这次会议讨论的重点之一。从会议讨论的情况看,这次会议对全球经济形成的重要共识有以下几点:
第一个共识是全球经济风险有所上升。在会议公报中的具体语言是“资本流动出现波动,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地缘政治风险加剧,英国可能脱离欧盟以及一些地区存在大量难民且人数仍在增加将对经济造成冲击。在此背景下,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和脆弱性加大。此外,对全球经济前景进一步向下修正风险的担忧日益增加”。这一判断的重要性在于G20承认全球经济面临着较大挑战,正是有了这一判断,才为这次会议决定G20将在更大力度上加强
政策沟通和协调,并采取多种措施支持经济复苏埋下了伏笔。
第二个共识是不应过度悲观。今年以来,全球金融市场比较动荡,主要股市大幅下跌,风险溢价开始上升,避险情绪浓重,市场目前弥漫着一种比较悲观的情绪。但这次G20会议讨论的结果是“近期市场波动的程度并未反映全球经济基本面。我们预期,多数发达经济体的经济活动将继续温和扩张,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增长将保持强劲”。换句话说,G20在认识到全球经济面临着较大挑战的同时,也认为全球经济的基本面并没有那么差,金融市场可能存在过度反应,有些过于悲观了。公报里特别提到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增长将保持强劲,这里实际上指的就是中国、印度这样仍然保持较高增长的新兴市场国家,认为这些国家未来经济发展的前景仍然不错。我们在会议期间,也与美联储、欧央行、英格兰银行这些主要的央行就全球经济形势进行了仔细讨论,大家的观点也都是接近的。
第三个共识就是G20需要共同采取行动,促进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公报里使用的语言是“我们同意需要采取更多行动,以实现提振全球增长的共同目标。我们将继续密切监测全球经济和金融形势”。这里使用了“更多”这个词,意味着G20在政策上要加大力度。公报里还提到了“为了提高我们对于潜在风险的应对能力,我们将继续研究G20在必要时可能采取的政策措施,来支持增长和稳定”,换言之,G20也要考虑万一全球经济继续下滑时可以出台的应对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