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下行、产能过剩背景下焦化企业如何迈过“三道坎”?

2016-2-18 14:02 来源: 中国环境报

新标准执行状况为何不佳?


排污环节多、强度大、种类繁、毒性大,污染防治难度大

按照国家《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分步实施的管理要求,在经过两年过渡期之后,现有焦化企业从2015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更严格的污染物排放限值要求,即焦炉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50毫克/标准立方米,氮氧化物排放500毫克/标准立方米。

但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绝大多数焦化老企业烟气中二氧化硫的平均浓度达到450毫克/标准立方米,氮氧化物浓度为1800毫克/标准立方米左右,比新标准污染物排放限值要求分别高出88.9%和72.2%。

据悉,炼焦生产过程中排污环节多、强度大、种类繁、毒性大,污染防治难度大。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教授何洪表示,焦化行业氮氧化物减排技术的难点在于温度。现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是主流,但要求烟气温度在350℃以上才能完成催化还原反应,而焦炉烟气温度普遍在250℃~300℃之间,因此开发低温SCR法技术是当务之急。

太原理工大学煤化工研究所副所长苗茂谦告诉记者,目前的焦炉煤气脱硫技术主要分为焦炉煤气脱硫和焦炉烟气脱硫两种方式。

焦炉煤气脱硫属于前置脱硫,主要脱去焦炉煤气中的硫化氢气体和部分有机硫,目前效果比较好的方法是改良型湿式催化氧化法。焦炉烟气脱硫属于后置脱硫,主要脱去焦炉烟气中的二氧化硫,目前有4种方法可供选择,包括碳酸钙法、氨法、双碱法和有机催化法。

上述4种方法中,从设备投资额来看,有机催化法需1273万元,投资最大,而双碱法需850万元,投资最小;从吨焦脱硫成本来看,碳酸钙法6.5元/吨焦成本最高,而双碱法2.8元/吨焦成本最低。

据了解,山西晋阳焦化有限公司不仅在规定限期内完成了焦炉煤气脱硫治理工程,而且顺利通过环保部门竣工验收。

监测数据显示,其焦炉烟气中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为31毫克/标准立方米,氮氧化物浓度在300毫克/标准立方米~400毫克/标准立方米范围内,两项指标均低于新标准排放限值要求。

负责此项治理工程的江西富山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吉萍告诉记者:“之所以能实现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关键在于工程采用的是改良型湿式催化氧化脱硫技术。”

与传统的焦炉烟气后置脱硫技术相比,这种焦炉煤气前置脱硫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原有脱硫装置,从而减少改造费用,投资一般500万元~1000万元;脱硫残留物大部分以硫磺形式存在,可进行资源化回收。另外,这一技术可脱除30%有机硫,还可对焦炉燃烧室和炭化室采取“补漏”措施,从而有效减少二氧化硫排放。

焦炉煤气实施脱硫升级改造后,给企业带来了实惠。山西晋阳焦化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景学韧坦言,企业吨焦成本降低了30多元。具体而言,由于入炉煤挥发分、煤气产量、化产回收率、煤气质量等不同程度得到提高,企业缴纳的排污费相应减少了。最难能可贵的是,改造后的节能效果十分显著,可节能47%以上,实现了节能与减排“双赢”。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