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峰值提前来临?
今年1月,国际能源署发布《2015煤炭
市场中期报告》,对中国煤炭市场的看法发生了180度的转折。国际能源署认为,中国煤炭消费量很可能已经到达了峰值。而在《2014煤炭中期市场展望报告》中,国际能源署还认为,未来五年中国煤炭消费量不会达到峰值。
中国煤炭消费量的增长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在2007年到达了72.5%的高峰,此后占比逐渐降低。2015年,预计煤炭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比例将下降到64.4%。
第二个阶段始于2013年,煤炭消费量到达顶峰,绝对量开始下降。2014年煤炭消费量同比下降了2.9%,煤炭消费减量约1.2亿吨。2015年煤炭消费减量加速,前11个月,煤炭消费量同比降低4.6%,煤炭减量1.7亿吨。
2015年之前,多个研究都指向,煤炭峰值将于2020年来临。2014年初,煤炭工业规划设计院等机构组成的“煤炭峰值研究课题组”公布研究结果,认为2020年煤炭峰值将来临,彼时业内还惊呼煤炭峰值提前来临。
钢铁、
水泥等用煤行业普遍被认为产能严重过剩,未来用煤量只会下降。煤电的前景存在着争议。目前煤电正在加码进行超低排放的改造,以应对环保对常规污染物排放的要求。
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大地认为,超低排放改造是面向煤电存量,并不意味着达到超低排放标准,煤电就会鼓励发展。相比煤电,可再生能源等更具备发展的优先级。如果到2020年的能源消费总量只有46亿吨标煤的话,目前规划的核电、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就足以满足需求。如果总量达到48亿吨,“其他能源保证供给会有压力”。
韩文科认为,目前煤电利用小时数偏低,在两三年内,煤电的主要目标是化解过剩产能,提高利用小时数。未来的发展要视能源需求增长的情况而定。
由于我国承诺在2030年前碳排到达峰值,煤电未来的压力会不断增大。
2020年之前,能源发展受常规污染物排放制约明显,发展煤电相比可再生能源,更具有经济性;2020年之后,碳排的压力显现,可再生能源更优先于火电的发展。
从常规污染物及碳排的角度看,煤电在2020年前还有发展空间。2020年后,受制于碳排的压力,煤电装机将达到顶峰。
煤炭消费量从2014年开始减量,但这是否意味着煤炭峰值已经来临,业内仍然有不同的观点。
行动计划预计到2020年,煤炭消费量将控制在42亿吨。统计局调整数据后,这一数字事实已经在2013年超过。制定中的能源“十三五”规划也调整了数字,煤炭消费量到2020年将“高于42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