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中国能源进入深度调整期 火电在2020年前还有发展空间

2016-1-30 03:35 来源: 建材情报所 |作者: 张杨

十三五能源消费总量预测


历次的能源五年规划,都会预测未来的能源消费总量,但预测总是很难与现实相符。

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下称“行动计划”),预计到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48亿吨标煤。

多位专家均认为,由于2015年能源形势变化很大,这一数字目前看来过高。

在2016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介绍,预计2015年能源消费总量同比增长0.9%,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仅为0.13;电力消费增长同样低迷。2015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仅0.5%,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仅为0.07左右。

专家们对这样的结果普遍感到意外,并不敢确定这将是未来的常态,还是目前只是低谷,能源消费增速会触底反弹。

2015年初,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能源消费总量为38.4亿吨标准煤,但在之后发布的《2014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GDP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家统计局把2014年能源消费总量上调为42.6亿吨标准煤。

这意味着,要达到48亿吨标煤的消费量,“十三五”期间,每年将新增1亿吨标煤。作为对比,2015年能源消费总量增长仅为4000万吨标煤。

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认为,要达到48亿吨的消费量,只能希望能源消费“超低增长”期尽快过去,“十三五”中后期能源消费加速增长。

能源消费的“超低增长”的具体因素并不清楚。但大的原因很明显: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调整、能源效率提高等。

在韩文科看来,到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很可能只有46亿吨标煤。“十三五期间,平均每年新增能源消费量5000万吨标煤,就不错了。”

业内有多家研究机构都对未来能源消费总量做出了预测,结论各不相同。但总的趋势仍有共识,未来能源消费增速将不复过去的高速增长。

一般来说,电力消费增长要高于同期经济增长及能源消费的增长。2015年电力消费的超低增长同样令人意外。但不同的是,专家们普遍认为,电力消费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电力的增长一是来自于增量,如中国人均电力消费量较发达国家仍有差距;二是电能替代仍有较大空间,如用电能替代散烧煤、电动车替代燃油车等。

中电联副理事长王志轩认为,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在0.5是比较合适的。这意味着,如果未来五年中国经济按底线6.5%增长,年均电力消费增长将在3%左右。

能源“十三五”规划正在制定中,预计3月初稿完成,提交国务院各部委征求意见,并最终修正定稿。官方对未来能源消费的判断趋向乐观。目前能源“十三五”规划初步确定的到2020年的能源消费总量为“50亿吨标煤左右”。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