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碳交易试点的阶段成效和不足之处
上海在构建碳交易
市场上充分体现了严谨和稳妥的作风。在交易启动之前就制定完整的交易规范、规则,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使得碳交易每一个运行环节都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有效保障了上海碳交易市场的有序运行。主要体现为:一是
碳市场的流动特征检验出初始配额发放的合理性。由于上海碳交易市场的参与者仅为管控企业,碳市场的成交量变动特征能最为直接的反应管控企业对
碳排放配额的需求程度。上海碳交易市场配额规模中等、交易主体单一、履约期成交活跃、成交量总体较高的状况印证了上海配额发放相对偏紧的特点;二是碳市场的交易情况体现了企业对碳市场的逐步适应。企业在碳交易市场运行之初倾向于持观望态度,但随着碳市场的不断推进,企业参与交易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交易模式也在丰富,协议转让和一级市场有偿拍卖在临近履约期助力企业履约;三是细致完善且可操作性强的技术指南有效指导核查工作顺利开展。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上海结合自身特点编制了《上海市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试行)》总则和9个相关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确保不同行业的排放核算有章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