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信贷发展需公共财政引导
银监会统计数据显示,到2013年底,全国绿色信贷仅占全部贷款余额的9%左右,占整个银行资产的6%左右。目前,我国每年新增信贷总量约为10万亿元,如果只有10%为绿色信贷,即1万亿元新增信贷为绿色,则只能满足每年4万亿元绿色投资需求的1/4.
马中介绍,我国政府有关部门从2007年发布绿色信贷指引,鼓励商业银行投资绿色行业。但从执
行情况来看,绿色信贷的发展还受到许多制约。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商业银行受经营机制和专业技能的双重限制。经营机制方面,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短期性质与绿色项目的较长期限不匹配,
政策和法律环境对绿色贷款的激励机制和对污染性投资的惩罚力度有限;专业技能方面,商业银行缺乏一批了解绿色技术、熟悉绿色项目业务模式的信贷和客户管理队伍,对绿色项目的评估能力有待提高。
事实上,2014年,债券融资已经占我国社会融资总额的近20%,该比例未来有望上升到30%。参照全国债市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例,未来我国的绿色债券
市场有望提供20%至30%的绿色投资,成为仅次于绿色信贷的第二大绿色融资渠道。但目前这一渠道并未真正打通。
课题组认为,应发挥公共财政对绿色金融发展的引导作用,财政激励政策力度需要加大。同时,建立中央层面绿色金融协调机制,建构绿色金融持久供给的保障体系。课题组建议,“十三五”期间,绿色金融改革应优先突破七大领域,包括发展绿色债券、建立国家级绿色发展基金、推动中国银行体系绿色化、推行强制性环境责任保险、发展绿色PPP融资、建立IPO程序中的绿色通道和建立
碳交易体系、发展
碳金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