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5年第六期《世界环境》杂志为广大读者准备了展望巴黎大会的专题,邀请了权威专家和学者解读大会,《世界环境》微信公众号将摘选部分稿件内容,以飨读者。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愈加严峻的负面影响,推动国际社会更加有效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国际社会于1992年签订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从1995年开始每年举行一次《公约》缔约方大会。自此,国际社会围绕气候变化开展了国际谈判进程。在巴黎联合国第二十一次气候变化大会召开前夕,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特别代表高风在
北京接受《世界环境》杂志的专访,分析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历史脉络,当前国际气候变化总体形势,以及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所作出努力。
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共识进一步加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模式将朝着“自下而上”相对宽松、灵活的模式演变
《世界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已经经历了20多年,您能简要分析一下20多年的气候谈判历程吗?
高风:气候变化谈判是在气候变化的科学评估与气候变化谈判相互促进之中坎坎坷坷地走过来的。这20多年的气候变化谈判的历史脉络,从几个标志性会议或者文件就能看出:
第一个阶段是建章立制阶段,主要特征是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达成了《京都议定书》。
第二个阶段是规则的发展、演进阶段,主要是巴厘路线图的形成,以及从哥本哈根会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到坎昆会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6次缔约方会议),国际谈判就进一步强化公约的履行做出安排。
第三个阶段为“德班平台”谈判进程,即今年的巴黎协议谈判,主要是对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机制
问题达成协议,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的重要节点,国际社会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