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研发,为农民提供专项服务
“秸秆利用,不仅是个技术
问题,更是个经济问题。”孔源说。
孔源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农民种植一亩地粮食,年利润约几百元,靠近城市农村的农民外出打工,一天能赚80—120元。现在农村多为老、妇、弱和
儿童,没有体力搬运大量秸秆。而利用机械把秸秆粉碎还田,燃油和人工的费用就要提高不少,单靠农民自己是不可能承受的。
如果采用收割机配套装备,留茬越低,则刀具越接近农作物根部,木质素更多、更坚硬的作物根部,刀片损耗就更大;收割机一边收割,一边切碎并深埋秸秆,收割机进度慢了,耗时和耗油就会增加。如何给农民和收割机机主补贴,也是一个必须考虑并合理规划的问题。
“我国秸秆综合利用还远不能说形成了一个产业,应研发相应的秸秆收割、切碎并加药、深埋一体化技术和设备。为减少大气污染,各省都在削减用煤总量,那么用秸秆做成颗粒燃料,将大有前途,我国是分散的小农户种植模式,根据该模式,应研发流动式的打捆、压缩、造粒技术和机械。就像当前的农业联合收割机,每年从南到北,再从北到南,为全国农民提供收割农作物服务。也可研发流动秸秆造粒机,根据各地农作物收获时节,在田头直接把秸秆变成颗粒成型燃料,销往各地。”董仁杰说。
-延伸阅读
秸秆焚烧不但产生细颗粒物PM2.5、颗粒物PM10,而且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多环芳烃、二噁英等污染物。棉花、稻草等不同种类秸秆,焚烧排放的污染物有所不同。在明火或闷烧等不同条件下,焚烧1公斤秸秆产生的污染物可以从几克到几十克不等。
原标题:秸秆焚烧给雾霾“加码”出路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