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C的绿色角色
财新记者:IFC在全球以及中国的绿色融资领域扮演哪些角色?
华敬东:IFC的姐妹机构世行主要在总体框架层面下工夫,通过与发改委合作,在Partnership for Market Readiness(PMR)的机制性框架下推动中国的绿色发展。
IFC则采用由下而上的做法,帮助7个试点
碳交易所发展,发行绿色债券,推进 CHUEE项目等。
IFC首先是一个从业者,在全球范围内,IFC投资了超过600个、总额达110亿的太阳、水电等绿色项目。这样丰富的项目经验是其他私人部门机构很难比拟的,我们希望把这些累积的经验尽可能多地带到中国,与中国机构分享。
IFC的投资方式包括股权、债权、风险分担。IFC致力于将每年投资总额的至少20%投在绿色项目中。换句话说,我们不仅希望支持私人部门机构的绿色金融努力,而且愿意把自己的资产负债表带进去。
在融资端,IFC或者说世行集团创造了绿色债券
市场。IFC将一个小众产品变成了受主流投资者认可的产品。4年前,绿色债券市场规模还只有约40亿元,现在已经超过1000亿元。
我们也与全球14家投资银行一起制订了绿色债券发行的指导准则。因为绿色债券必须有门槛,需要防止发行者将其仅仅作为营销工具——最终是否将所有融到的资金投资于绿色项目不得而知。我们要求采取很严格的
第三方认证和信息披露。
IFC还扮演顾问的角色。几年前,银行对于绿色项目可能缺乏专业知识;我们帮助银行培养专家,提供专业知识,帮助它们进入绿色金融领域,降低其在这一领域面临的不良贷款风险。
财新记者:绿色领域的很多企业都是中小企业,怎样鼓励银行对这些企业发放绿色贷款?
华敬东:对中小企业的放贷确实有较大风险。IFC致力于通过风险分担,让银行更愿意对中小企业放贷。比如一个银行对于一个绿色领域的中小企业每年放贷2.5亿元,IFC会对银行说,你可以将放贷额度提高到20亿元,由IFC通过自己的金融资源来分担其中10亿元的风险。
IFC的中国
节能减排融资项目(CHUEE)就是这样一个专门致力于 可再生能源和能效领域的旗舰项目,已经有10年历史。随着日照银行和
江苏银行于最近加入,这一项目已经有7家中国商业银行的参与,这些银行自身的绿色信贷余额更达到780亿美元。如果没有CHUEE项目,这些绿色项目很可能不会被推进。
中国财政部和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
CDM Fund)也参与支持这一项目,分担一部分风险。
这一项工作可以说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因为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银行很多时候在可再生能源方面没有多少经验,所以不愿意参与绿色融资;但是借助IFC的帮助,越多做绿色贷款,就能越快发展自己在绿色领域风险评估的能力,就可以自己作更多的绿色项目。最终,希望所有中国商业银行都能参与到绿色融资中来。■
精英访谈嘉宾:华敬东 国际金融公司(IFC)副总裁兼司库, 领导IFC的资金管理部,负责管理IFC的财务状况,还负责IFC的银团贷款和联合投资项目,已为私营部门的发展筹集资金超过 500 亿美元。加盟IFC之前,曾担任亚洲开发银行副司库。此前先后在亚洲开发银行的资金管理部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纽约总部和非洲开发银行阿比让总部工作。1983 年于中国
化工建设总公司开始其职业生涯。毕业于青岛科技大学,并在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和哥伦比亚大学分获金融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和公共管理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