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市场手段应对气候问题

2015-8-21 10:14 来源: 财新网 |作者: 王力为

碳税还是碳交易

财新记者:在碳税和碳交易之间,哪一种办法更好?欧洲和澳大利亚的碳交易体系遭遇很多问题,有观点认为碳税更为根本性,但是无疑面临跨境协调的问题。

华敬东:碳税和碳交易对于私人部门存在不同的激励机制。碳税可以被看成“大棒”,而碳交易可以被看成“大棒+胡萝卜”。

碳税可以促使企业研发、采用绿色技术,从而对减少高排放给出激励。碳交易则会产生正向激励:让企业能将低碳发展的努力转化成碳信用额,将其出售获得收益,从而可以做更多绿色投资。因此碳交易有较大的灵活性。

如果我是个政策制订者,我会将政策重点放在碳交易,而非碳税上。碳税的一些潜在规则是很具争议的,尤其是牵涉跨境方面。连欧洲都从来没能在一个统一的碳税体系上达成一致。

欧洲的碳排放交易体系(ETS)则已经运作了超过10年,预计到2020年能让欧洲的碳排放量相对2005年减少20%,被证明是可以起作用的。

但是这一体系也面临一些问题——并不是这一体系基本面的问题,而是源自价格均衡由于一些外部因素被打破了。而且,《京都议定书》并不是一个对所有国家都有约束力的协定,市场参与者会对碳信用额的价格产生怀疑。 希望在今年的巴黎气候大会上,能达成一个对于各国都有约束力的承诺,从而让整个体系变得更为可持续。

当你审视资本市场能作什么,在美国、英国等 OECD国家,资本市场通常是让投资者和项目互相发现、并配对的最高效手段。如果碳价格被设在合适的水平,将能创造一个巨大的市场——让投资者自愿地作气候友好型、同时又是有好的经济回报的项目。

在此基础上,政府可以作一些战略性的补贴——不是直接的补贴,而是间接的让绿色投资在商业上更可持续的贴息、补贴。

然后各方面的作用力就可以让这一资本市场解决方案发挥极大的作用。

所以我的看法是,两者都需要,但我倾向采用资本市场为主的解决方案,同时选择性地使用财税措施来给出政策转变的信号。碳资本市场最终会达到足够的规模和深度,让其变得在经济上可行。

碳市场一些时间:欧洲、澳洲的碳交易体系确实不完美,但是应该考虑到这一体系很新,新千年才开始运作。回想从十七世纪的荷兰郁金香市场到200年前的纽约华尔街成型,经过100年时间传统资本市场才发展成型。碳市场无疑还是很年轻的“小孩”,所以请给它一些时间。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