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在区域和全球碳循环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研究中国森林碳储量对于我国制定
减排增汇
政策和相关的气候谈判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植物所所长方精云院士领衔的团队近日发布了一个新的中国森林生物量碳储量的预测模型。
盛夏时节的岭南地区,昔日连绵的荒山如今披上了绿装。岭南多以丘陵地形为主,这里的坡度较缓,土壤为赤红壤,土层深厚,适宜树木生长。年初或去年种下的藜蒴、山杜英、枫香等树种,有的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
这里是我国推广的森林
碳汇生态工程的一个缩影。在雾霾、PM2.5、二氧化碳等包围了中国的当下,“减排”已经不能仅仅只是纸上谈兵。
在全球普遍倡议
节能减排的背景下,森林碳汇成了公认的最为经济实惠的减排方式,它在这场
节能减排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正日益凸显。
“森林在区域和全球碳循环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研究中国森林碳储量对于我国制定减排增汇政策和相关的气候谈判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日前,中科院院士、中科院植物所所长方精云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
由他领衔的团队近日发布了一个新的模型预测——中国森林的生物量碳储量在2005年到2050年之间将累积增加35.5亿吨,这意味着到2050年中国森林将是一个稳定且显著的生物量碳汇,相关成果在《科学报告》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