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绿色账户”激励垃圾分类

2015-5-24 16:02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孙小静

社会组织参与,垃圾分类推广多元化

生活垃圾分类涉及千家万户,上海绿化市容局以及各区、街道等部门,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

静安区曹家渡街道万航公寓内,垃圾房旁放置着5个垃圾桶,有咖啡色的“湿垃圾”桶,有黑色的“干垃圾”桶,还有“玻璃”“有害垃圾”“可回收物”3个垃圾桶,分别为绿色、红色和蓝色。旁边一面墙上,图文并茂的宣传画,生动地演示了垃圾分类的意义、做法等。

“这都是上海爱芬环保科技咨询服务中心的功劳。”街道负责人说,他们尝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进爱芬这一社会组织,推动居民投放湿垃圾。“我们前期进行了调研,发现居民普遍担心投放湿垃圾会弄脏手,就与物业等部门协商,在垃圾房旁建了个水斗,供居民洗手。”爱芬环保项目专员马晓璐介绍。

在松江兰桥小区的中心广场上,27岁的蒋辉辉正在回收居民拿来的报纸、塑料瓶等物品,并换给居民日常用品。这个从美国雪城大学留学回来的青年人,希望自己生活的城市环境也像雪城那样优美,便成立了上海净蓝公益发展中心,致力于环保事业。“我们在小区北片推行垃圾定点定时分类。”小蒋介绍,通过宣传推广,北片撤除了楼道的垃圾桶,设置了6个公共垃圾投放点。每天上午7点到8点、下午5点半到6点半,志愿者守在公共投放点,宣传垃圾分类,并现场指导居民准确分类投放。

兰桥小区尚未推广绿色账户,但小蒋也运用了积分方式,提高居民分类积极性。“我们会定期准备生活日用品,现场让居民兑换。”小蒋表示,接下来,他们将在小区南片也推行这一方式。

“让社会组织参与,多元化推广垃圾分类,这些尝试都可以通过‘邀百姓参与,给百姓实惠’,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成效。”张立表示。

市绿化市容局局长陆月星表示,目前上海垃圾分类体系已经覆盖280万户居民,今年市政府实事项目确定的目标是:绿色账户覆盖到100万户,垃圾分类新增100万户。这样上海全年生活垃圾处置总量将减少17万吨。同时,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社会共治等新思维,因地制宜运用新方法、新手段、新技术,进一步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上海模式”。

(原标题:上海:绿色账户激励垃圾分类)
123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