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5年度报告》白皮书发布

2025-11-12 09:25 来源: 海南省生态环境厅 |作者: 张静

从去年开始,海南省每年组织编制《海南省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年度报告,并在年底发布。今年是《巴黎协定》达成十周年,也是我国“双碳”目标提出五周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进一步宣布了中国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进展成效更受国际社会瞩目。今天我们在此发布《海南省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5年度报告》,报告系统总结了我省各领域应对气候变化进展成效,突出务实行动,展现积极态度和坚定决心。海南省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坚持生态立省不动摇,滚动实施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和低碳岛为主体的“2+N”生态文明标志性工程,打造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示范项目,广泛深入开展国际合作,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加快建设生态一流、绿色低碳的自由贸易港。近期制定的海洋强省三年行动方案、加快推进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意见及海南低碳岛建设方案,从各方面高位部署系列工作,推动建立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探索具有热带岛屿特色的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应对气候变化取得积极进展,2024年,海南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较2005年持续下降;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居全国第一;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比重位居全国第二;森林覆盖率持续保持62%以上,生态质量指数(EQI)持续为优级;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持续推进,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增长至7群42只。接下来,我简要介绍一下报告的内容、特点及亮点。

一、报告主要内容

《海南省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5年度报告》全面展示了海南省2024年以来各领域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措施和重点工作的进展和成效,以数据和事实凸显工作重点和亮点,强调我省重信守诺、聚焦落实的理念,共分为7个章节。

第一部分“海南省应对气候变化的新部署新要求”,重点讲述海南省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最新要求和顶层设计,包括低碳岛建设、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海洋强省建设等整体部署,突出强调我省相关领域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任务及措施。

第二部分“积极减缓气候变化”,着重介绍重点领域减排行动,突出体现我省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城乡建设领域节能降碳、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等方面取得的进展,着重凸显相关领域措施的成效。

第三部分“主动适应气候变化”,介绍了我省适应气候变化工作体系逐步完善,着重体现我省在加强气候变化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提升自然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强化经济社会系统韧性等方面工作进展。

第四部分“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重点从推进蓝碳开发与应用、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修复等三个方面介绍了我省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的进展。

第五部分“持续完善政策体系和支撑保障”,重点介绍支撑保障工作,主要包括健全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和法律标准、完善激励性政策措施、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健全碳排放统计核算与碳足迹管理体系、逐步形成全民参与的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进展。

第六部分“实施应对气候变化亮点行动”,选取博鳌零碳示范区、港口码头绿色低碳转型、清凉城市建设、基于自然的解决范式、增强交通基础设施气候韧性、提升建筑领域绿色低碳水平等亮点行动,介绍了我省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建设的进展。

第七部分“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重点展示我省在积极推动国际项目合作、深化双多边合作机制、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推进绿色低碳示范建设、加强机制与标准对接、推动国际科技与人才合作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

二、报告主要特点

《年度报告》保持去年编制内容和形式的延续性,主要有三个特点:

一是突出应对气候变化的新部署新要求。重点突出推进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低碳岛、海洋强省建设等新要求,勾画我省建设绿色低碳自贸港的总体目标、宏伟蓝图。

二是突出有亮点的进展成效。详细阐述能源与产业结构转型、海洋碳汇开发与利用、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内容,同时本着减缓与适应并重的理念,增加适应气候变化相关进展成效。

三是突出海南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贡献。以数据凸显我省应对气候变化成效及对全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贡献,系统总结我省在推动气候公正转型和加强国际合作方面的成效,支持建立蓝碳、绿碳项目纳入国际认可的核算体系。

三、应对气候变化亮点工作

能源转型方面,截至2025年9月,海南清洁能源(含气电),发电量占比达70.3%,位居全国前列;海南全省电力装机约2500万千瓦,新增装机主要来自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逐年下降,2024年降至20%左右,显著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产业转型方面,构建以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为主导的,具有海南特色优势的开放型、生态型、服务型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光伏、电力储能、智能电网等绿色产业,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产业链。2024年四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超67%,比2018年提高15.4个百分点,成为海南经济最重要支撑。全省已累计创建30家国家级绿色工厂、44家省级绿色工厂。

交通运输领域,新能源汽车在新增车辆中占比居全国省级区域第一;全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汽车保有量比例,居全国省级地区第二位。截至2025年9月,已实现全省45个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基础设施布局全覆盖,基本满足自驾车环岛出行充电需求。有序推动三亚换电模式探索实践,带动全省累计推广换电模式新能源汽车超8000辆。全省具备建设条件的109个泊位中已有94个建成岸电设施,覆盖率达86.24%。岸电使用量从2021年的0.7万千瓦时提升至2024年的226万千瓦时,使用率提升至46.8%。

提升公共机构节能降耗水平。全省共建成节约型机关1275家,占创建总数的82%,其中省级195家、市级238家、县(区)级842家。

稳步推进控制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全省31艘8000总吨及以上油船已按排放标准安装油气排放控制设施。控制畜禽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88.7%。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开展绿色防控、秸秆还田、有机肥利用,减少农田氧化亚氮排放。

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建立覆盖全省的气候监测网络,采用卫星遥感、地面观测等多种技术手段,对降水、海平面上升等关键气候要素进行实时监测。提升气候变化监测预测预警能力,2024年,海南暴雨预警信号发布命中率100%,预警时间提前量达到93分钟;雷雨大风预警信号命中率90%,提前量达到60分钟;24小时城镇气温预报准确率提升至92.9%;0—3天晴雨预报技巧评分全国排名第一。

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持续造林绿化,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全省森林覆盖率保持在62%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三十多个百分点。开展海洋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建立健全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等标志性生态资源“一本账”。持续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截至目前,新增修复珊瑚礁27.8公顷,修复海岸带3.6公里,修复滨海湿地面积240亩。近5年来,全省累计新增红树林近3万亩。

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示范工程。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入选生态环境部首批城市和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多个领域取得显著成效。海南围绕港口码头绿色低碳转型,系统推进能源结构优化、设施升级、机制创新与协同治理,全面提升港口可持续发展能力。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率先实现泊位岸电全覆盖。海南坚持以适应气候变化为导向,积极探索并推广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与低碳发展转型,如海口三江农场、疍家渔村实现了生态改善与民生发展双赢。部分亮点工程案例在刚才暖场时的3条短视频中也进行了精彩展示,短视频同时也会于11月10日,在巴西贝伦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中国角”播放。

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海南坚持聚焦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形成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国际合作格局。举办海南—加州气候变化交流会,在美国启动加州—海南气候变化领导力专项实践活动,不断提升气候治理实践能力。连续举办三届影响力国际气候创新大会,探讨前沿的绿色低碳解决方案和创新技术。积极参与国际碳市场规则和蓝碳核算标准研究,推动海南蓝碳、绿碳项目纳入国际认可的核算体系。连续举办海南蓝碳论坛、国际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研讨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海南)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品牌活动,汇聚国际智慧。借助博鳌亚洲论坛、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平台展示海南气候行动成果,扩大国际影响力。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