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腕治污树立“河北品牌”--河北通报利剑斩污专项行动开展情况

2015-5-20 11:57 来源: 中国环境报 |作者: 周迎久

异地倾倒废料增多,电镀污染化工废液突出

“从侦破的案件看,环境污染犯罪的手段已从过去直接利用渗坑、渗井排污,转向异地倾倒、专人处理,呈现明显的团伙化、职业化趋势。”河北省公安厅环境安全保卫总队总队长闫泽利介绍说。

“首先是异地倾倒废料增多。”闫泽利解释说,在发布的“十大典型案例”中,有3起涉及废料的非法处置和异地倾倒。

2014年9月,犯罪嫌疑人包某雇佣犯罪嫌疑人李某,在未取得危险废物转移五联单的情况下,由李某组织人员将20吨废机油从张家口市下花园区运输至天津蓟县,出售给没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犯罪嫌疑人杜某,由其进行非法加工处置。案件于2015年4月移送起诉。

据闫泽利介绍,由于不断加大打击力度,排污企业私自排污的势头被打压。在利益驱使下,不法分子将目光投向废料的处理,在没有相关资质和能力的情况下擅自受理废料处置,甚至将收来的废料非法排放或异地倾倒。

在邢台市威县“7·17”重大环境污染案中,犯罪嫌疑人李某通过犯罪嫌疑人罗某、刘某等数名中间人,将从江苏省盐城市、浙江省湖州市等地3家化工厂收购的共计400余桶危险废物进行非法处置。案件已于2015年5月5日移送起诉。

“这些非法处置危废的‘专业户’背后都有一系列相关污染环境案件,他们的犯罪行为往往跨区域、跨省份,给公安机关侦破带来一定困难。”闫泽利表示,针对这一特点,各地公安机关异地联动,在案件侦查、异地抓捕、技术支持上,多警种多部门参与,将持续发起猛烈攻势。

“其次是电镀污染化工废液突出。” 闫泽利说,此次公布的案件大部分是涉及对环境造成重大污染的电镀、化工企业,其中既有披着合法外衣的有资质企业,也有小工厂、黑作坊,这些污染环境方式隐蔽性极强。

2014年7月~10月,石家庄市犯罪嫌疑人石某、孙某在开设化工厂期间,以医药废液为原料非法生产特戊酸,并将大量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废液,利用5个私挖渗井直接排入地下,造成严重污染。2014年10月17日,公安机关将石某、孙某抓获归案。目前,案件已侦查终结,准备于近期移送起诉。

2014年11月,衡水市公安局联合市环保局集中行动,一举捣毁了景县10个非法电镀黑作坊,并分别立案侦查,将赵某、周某某等10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这批案件已于2015年1月移送起诉。

据了解,这样的环境污染案件往往体现了区域性环境污染问题。如在河北省环保厅今年约谈的环境问题突出的县(市、区)中,沧州市沧县橡胶加工厂燃烧橡胶废料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唐山市开平区石灰生产企业集中造成工业粉尘污染问题严重;辛集市制革园区环境长期疏于管理,辖区内河道水质严重超标。

闫泽利告诉记者,由于这些企业排污方式极其隐蔽,受害人不明确,公安机关和环保部门发现不及时,加之涉及检验鉴定、法律适用等问题,案件的侦办需要一个过程。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