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9 日,“
江西省参与全国碳
市场建设工作” 新闻发布会召开,省生态环境厅应对气候变化处处长唐正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7 月 31 日,江西累计 42 家企业参与
碳交易,买入量约 460 万吨、成交额 3.17 亿元,卖出量约 1400 万吨、成交额 9.6 亿元,且已全面完成全国
碳市场三个履约周期配额清缴任务。
我国碳市场含强制
碳配额交易市场与自愿碳交易市场,前者由政府设
碳排放总量上限并分配配额,企业超排需购额、盈余可售;后者靠企业或个人主动参与
减排项目获核证自愿减排量(
ccer)交易。江西作为生态大省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全国碳市场覆盖其发电、
钢铁、
水泥三行业 90 家企业,年排放量约 2 亿吨,四个履约周期企业累计获配额 6.14 亿吨,扣减排放量后盈余 1953 万吨。
自愿碳市场方面,江西 10 个造林
碳汇项目公示,数量暂列全国第一,预计年均减排 12 万吨、总减排 256 万吨,按最新成交均价估算总收益约 1.84 亿元。下一步,江西将推动核证自愿减排量多元化应用,鼓励社会团体大型活动购量实现
碳中和。
此外,江西正加速
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从四方面布局:主导或参与编制多项碳相关标准;宜春锂电池入选国家碳足迹标识
认证试点,10 家企业参与,全省获 26 张碳披露类直接涉碳产品认证证书;锂产业数据库覆盖全产业链 5 大环节;落地全国首笔 “碳足迹” 披露支持贷款及省内首笔铜产业产品碳足迹挂钩贷款。未来,江西将进一步构建特色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提升企业绿色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