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
浙江省玉环市人民政府发布《玉环市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对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2025179号提案答复的函》。其中提到,当前已推动全市26家用能企业接入“
节能降碳e本账”省级能源管理平台,实现重点行业能效水平动态监测。完成了96家企业
碳排放报告填报上报,目前正在开展玉环市温室气体清单及五大领域分析报告编制。
接下来,将探索建立“一企一档”管理平台,整合全市工商企业用能、用电、用气等数据,为能源精细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撑。推广玉环市更多的重点用能企业接入省用能监管平台。进一步推进落后产能淘汰,严格把控新增用能,加大工业节能技改力度。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提高企业能效水平。推广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深挖技术节能潜力,对高能耗设备进行节能改造。继续实施余热余压、蓄冷蓄热、电机节电和老旧变压器替代等节能工程。推动华能智慧电厂项目三期四期加速建设,实现发电环节碳
减排。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将
碳减排指标纳入政府年度考核,倒逼责任落实。通过“浙里办”等平台进一步开放居民端能源数据查询功能,优化家庭光伏、智能充电桩等应用场景,提升市民低碳意识。
原文如下:
玉环市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对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2025179号提案答复的函
许进伟等委员:
您在市政协第十届四次会议期间提交的《关于打造玉环市数字能源一张网的建议》(议案号:2025179)已交由我局主办,市经信局、市住建局、玉环生态环境分局、市大数据发展中心协办。衷心感谢您对我市能源数字化转型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与协办单位对接沟通,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市能源数字化转型推进情况
(一)能源数字化基础设施初步成型
已推动全市26家用能企业接入“节能降碳e本账”省级能源管理平台,完成年度基准能耗核定及月度用能计划填报,实现重点行业能效水平动态监测。
推进已并网储能项目全量接入浙江省电化学储能管理平台,目前已实现全覆盖,同步探索“光伏+储能”模式,玉环商展中心屋顶分布式光伏及新能源汽车光储充放示范项目入选《浙江省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典型案例集》。
市供电公司通过电网调度系统、一四区主站系统等智能化系统实时监控电网运行,完成10千伏配电网线路数据核查和配网“一张图”绘制,提升电网智能化运维能力。
(二)产业节能与减污降碳协同推进
2024年玉环市申报列入了浙江省减污降碳协同第五批试点,华能节能减碳项目成为省级标杆。同时,已完成96家企业碳排放报告填报上报,目前正在开展玉环市温室气体清单及五大领域分析报告编制。
在汽摩配、水暖阀门等主导产业推广光伏发电,目前全市工业厂房屋顶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容量达469.4MW,年发电量约4.7亿kWh;结合老旧工业园区“五化一提升”改造,鼓励110家多企业建设储能设施,利用分时电价机制削峰填谷。
(三)绿色能源基础设施网络逐步完善
截至2024年底,我市已建成公共充电桩953个、私人充电桩13428个。2025年1-5月全市新增公共充电桩188个,新增私人充电桩2126个。2023年,我局修编了《玉环市“十四五”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计划至2025年,力争建成公共充电桩1250个(新建公共充电桩600个,其中城区占45%左右,乡村地区占55%左右);基本实现全市公共充换电服务全覆盖,城镇区公共充换电服务半径为1公里左右,城郊及村庄公共充换电服务半径为2公里左右。
二、下阶段工作措施
在收到您的提案后,我局高度重视,组织各部门及协作单位专业人员对您提出的关于打造玉环市数字能源一张网的建议开展了讨论,认为提案的建议非常具有前瞻性和专业性,但在县级层面的落地执行中存在缺乏法律
法规支持、县级权限不足以获取所有涉及的能源消费数据、热能电网企业系统内部管理要求非常严格等方面的困难。因此难以做到您所要求的“集成电、热、水等实时数据,打通能源系统信息壁垒;引入AI算法优化调度,实现多能互补”。尽管如此,我局和各相关单位将严格依据职责分工,积极鼓励、引导地方能源企业加快实现能源领域数字化转型。具体工作重点如下:
(一)建立健全跨部门协作机制
进一步完善由发改、经信、环保、住建等部门组成的能源绿色发展和保供稳价工作专班,统筹
政策执行与资源调配,形成部门合力,共同争取国家及省级涉及能源转型等方面的专项资金,促进能源领域数字化转型。
探索建立“一企一档”管理平台,整合全市工商企业用能、用电、用气等数据,为能源精细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积极响应上级能源主管部门指示,推广玉环市更多的重点用能企业接入省用能监管平台。
(二)强化能源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
推动电网智能化升级,实施主网、配网网架结构强
化工程,部署套智能监测终端,提升电网供电可靠性,保障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
在工业园区推广“光伏+储能+微电网”模式,2025年新增储能容量13MWh以上,鼓励建设风光水火多能互补智能运维平台,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逐步开展公共设施绿色改造,如坎门中学新校区已规划采用分布式光伏。
完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2025年力争完成全市新增300个公共充电桩的目标,推动公共充电桩接入“一键找桩”系统,力争实现充电服务覆盖率100%。
(三)深化减污降碳与考核评价协同治理
继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实施行业整治等工作任务,进一步推进落后产能淘汰,严格把控新增用能,加大工业节能技改力度。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提高企业能效水平。推广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深挖技术节能潜力,对高能耗设备进行节能改造。继续实施余热余压、蓄冷蓄热、电机节电和老旧变压器替代等节能工程。推动华能智慧电厂项目三期四期加速建设,实现发电环节碳减排。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将碳减排指标纳入政府年度考核,倒逼责任落实。通过“浙里办”等平台进一步开放居民端能源数据查询功能,优化家庭光伏、智能充电桩等应用场景,提升市民低碳意识。
以上答复,敬请指正,以便我们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并再次感谢您对我市能源数字化转型工作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