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的背景下,极端天气、自然灾害和生态失衡对文化遗产的破坏日益严峻。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据,全球六分之一的文化遗产正面临气候变化的威胁。2021年10月,
山西强降雨导致1783处文物受影响,平遥古城61处城墙坍塌。气候变化不仅带来极端天气的直接冲击,长期气候波动也会逐渐损伤文物。研究表明,全球平均温度每升高1摄氏度,木材强度下降20%-25%,石材风化速率加快30%。我国古建筑多为木构或夯土建筑,对气候波动尤为敏感。近年来,文物保护工作正从被动修复转向主动预防,如
浙江杭州良渚古城遗址采用纯天然植物精油抑制苔藓和微生物生长,敦煌石窟采用“硅烷渗透+生态固沙”技术降低风蚀速率。构建韧性保护体系成为文物保护的重要方向,需整合现有体系,建立跨领域协作平台,扩大参与维度,形成全生命周期的防护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