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市场:弯道超车 江苏要走的路还很长

2015-5-2 06:52 来源: 中国江苏网

据了解,虽然江苏已经在政策、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筹备,涉及的企业也大多有所动作,但随着全国“碳交易市场启动日益临近,我省还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前期没被纳入试点,有可能被其他省市拉开距离。那么,如何才能迎难而上,甚至实现“弯道超车”?

“碳交易”的学习型省份

“虽然不是试点,但江苏反倒拥有后发优势,从而成为‘碳交易’的学习型省份。”中国碳林网创始人王军表示,几个试点省市积累起来的经验与教训,江苏正好可以借鉴。

“之所以选择去湖北‘炒碳’,最主要的原因是那里价格低。”南京“炒碳人”李轩告诉记者,当其他市场普遍是一吨50元时,湖北开出了20元的价格,而且交易限制也相对较少,一下子就带动了整个市场的人气。数据也显示,目前湖北总成交量突破1000万吨,在试点省市中排名首位。

“湖北的价格优势迫使其他市场价格向其靠拢,同时,其他试点省、市也有各自的长处。”王军告诉记者,上海是目前唯一一个企业履约率达到100%的试点。“控排企业不执行到位,‘碳交易’就形同虚设。”王军表示,上海“满分”的原因在于充分市场化,“上海一直在引导企业组建专门的碳排放管理团队,充分理解‘碳交易’后企业自然会考虑违约成本了。”

同时,相比其他试点省市,上海的惩罚措施相对严格,在原本最高罚款为10万元的基础之上,去年上海又将行政处罚上调至20万元,并完善了信用记录、扶持政策等综合惩罚机制。

培育本土化碳服务机构是关键

在目前的试点省市中,“湖北模式”被业界认同,还有一个原因在于,起步较晚的湖北,在本土化碳服务机构培育方面做足文章。在试点初期,湖北选定了5家第三方认证机构,每家机构平均服务30家控排企业,从而推动了市场的发展。

“由于‘碳交易’的专业性非常强,未来各省‘碳交易’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积极培育本土化碳服务机构和专业人才就成为江苏发展的关键所在。”江苏和碳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孟早明认为,目前碳交易专业人才主要集中在7个碳交易试点地区,他所在的江苏和碳公司总部在北京,也是看好江苏的碳服务市场前景,才在江苏投资设立了本土化的服务机构。

记者从省发改委了解到,目前江苏在摸清本省的“重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阶段有一定难度,表现在有些企业积极性不足,历史数据缺失,核算工作管理复杂,企业相关的专业人员匮乏等方面。“而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培训与引入专业服务机构的方式逐步解决。”孟早明还建议,江苏省应该在政府主导及推动的背景下,借鉴浙江四川甘肃等非试点省份的做法,遴选出自己的第三方机构,以备选国家级第三方机构,从而在全国统一市场到来之时力争上游。

同时,江苏省企业涉足碳服务的意愿也很强烈。4月17日,上市公司江苏爱康科技宣布,公司将参股碳排放行业资讯类企业碳诺科技,并拟与北京环境交易所共同开展“碳交易”相关业务。

碳金融”富矿待挖

虽然第三方机构在我省方兴未艾,但是他们不得不把目光瞄准试点省市的相关交易所。“这是江苏非常需要警惕的地方。”王军表示,发改委已经明确表态,未来碳市场不可能每个省都有一个交易所,包括已经试点的省市,全国只需要7—10个交易机构,“如果江苏缺席,将是对本省‘碳交易’的一个重挫。”

“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准备申请成为江苏省碳交易平台,以图在未来的全国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苏州环境能源交易中心总经理蒋伟表示,2012年12月正式揭牌的该中心,有责任在全国“碳交易”市场中扩大江苏的影响力。

“交易所只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江苏要想实现弯道超车,金融创新必不可少。”据孟早明介绍,“碳金融”正在变得和“碳交易”一样火热,“湖北模式”能够盛行,还和湖北在“碳金融”相关领域勇于尝鲜有关。“不到一年的时间,湖北先后引进金融授信、质押贷款和碳资产托管等多种金融形式,极大地增加了市场活力和流动性。”

王军也透露,武汉已经明确提出要力争成为全国“碳金融”中心,碳期货等新的金融产品正在提上日程,并计划发行碳债券。“江苏有着良好的产业与金融基础,理应先行先试。”

孟早明则表示,江苏省作为经济大省,工业企业实力雄厚,融资环境好,渠道多样化,具备开展“碳金融”业务的独特优势。他同时透露,目前和碳已与部分省内企业洽谈“碳金融”业务。

最新评论

碳市场行情进入碳行情频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