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AI在防灾减灾与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将呈现三大发展方向:一是构建智能感知网络体系。例如,基于卫星遥感、物联网传感器等,将实现灾害风险的全天候立体监测,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可将地震预警时间提前至分钟级。二是发展多模态决策系统。融合地理信息、气象数据和社交媒体信息,构建数字孪生地球模型,实现灾害推演、生态评估与应急决策的智能联动。三是创建生态闭环优化机制。例如,AI技术将深度参与
碳足迹追踪、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污染溯源治理,通过强化学习优化能源结构,利用生成式AI技术设计生态修复方案,推动形成“监测—预警—治理—评估”的智能闭环。
浙江工业大学聚焦AI赋能防灾减灾与生态环境保护,围绕两大方向布局研究计划:一是在防灾减灾领域,深化数字化演练技术。浙江工业大学水工程与应急技术中心将探索将AI、AR、VR以及区块链技术与现有数字化模型和三维仿真技术深度融合。利用AI算法优化场景模拟,使灾害发展态势的模拟更贴合现实;通过 AR/VR 技术为演练参与者提供更沉浸式体验,增强演练的真实感和代入感。
二是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升级智能感知技术。浙江工业大学将突破传统遥感解译依赖人工经验的瓶颈,构建全自动、高精度的AI地物识别体系。通过跨模态遥感影像融合模型,基于Transformer的多源遥感数据特征融合算法,实现复杂地物的智能提取,提高识别精度。